儒家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00584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儒家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儒家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儒家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儒家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的演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演变( 1)xx 时期形成:xx、xx 和 xx 的思想主张( 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 3)xx 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4)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2xx 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形成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 “仁政

2、”学说、 “民贵君轻 ” 性“善论 ”等。荀子的思想 人定胜大思想、 “性恶论 ”、礼法并施等。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 “仁政”“民贵君轻 ”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3汉代儒学主流 (正统 )思想地位的确立1/23背景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

3、,独尊儒术 ”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董仲舒的思想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理论;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学说; “三纲五常 ”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牛活困顿的现实,提出 “限田 ,薄赋 ,省役 ”的主张。意义 有利于国家统一;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 “仁政 ”;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xx 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背景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与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4、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而出现危机,佛、道、儒 “三教合一 ”潮流的出现。理学的概念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理学足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的儒学。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宋代形成理学,即道学,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而形成新儒学。北宋有程颢、程颐,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仁是万物俱生的;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 “理气论 ”和“心性论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陆九渊提出 “心学 ”;到明中期,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为 “阳明心学 ”,其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5、 ”。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理学从哲学方面发展了儒学,为专制等级制度制造理论根据,因此成为官方哲学。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是消极的,它所规定的“三纲五常 ”等伦理道德规范,这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突出的。2/235明清时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背景政治上,中央集权化与专制制度的加强,严重地阻碍了历史发展和进步;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思想上,理学走向 “极端”,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批判。主张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 “天生圣人 ”,反对

6、“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黄宗羲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因而提倡“法治 ”,反对 “人治 ”。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 ”的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的实际学问,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才能“天下治矣 ”。王夫之认为 “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提出 “气者,理之依也 ”和 “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他还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

7、性。但在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统治阶层重视。李贽的叛逆性格主要体现在对宋明理学正统的批判上。他从阳明心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出发,竭力反对宋明理学家的道德说教和神秘主义。他认为,宋明理学家所推崇的孔子已远不是历史上的真实的孔子,真实的孔子是人,而不是神。真实的孔子人人可学,而被宋明理学家神秘化了的孔圣人,则不可学,也不必学。因此,他竭力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对孔子不切实际的迷信。对于儒家的那些典籍,李贽认为,多半并不出于那些圣人之口,因而并不能作为 万世之至论 ,而应根据这些话语的具体背景进行

8、研究和分析。故此他坚决反对宋明理学家假借圣人的语言以治人的把戏。他称这些理学家为假道学,为穿窬之盗 ,为欺世盗名者。他们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既可恶、可恨,甚切可杀、可剐。由此可见,李贽对那些假道学家是如何的憎恨。李贽对假道学的憎恨,按理说并没有涉及到儒学的整体和真正的儒家精神。事实上,在没有新的资源作凭借的历史条件下,他所向往的也只能是那些所谓的真儒学、真道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李贽的叛逆性格和异端思想3/23只是对宋明理学正统有效,他所呼唤和向往的依然是传统的儒学或称之为早期儒学。思考:宋朝的理学是怎样形成的 ?明朝时期有何发展 ?明清两代的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

9、判理学的 ?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 ?它的出现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专题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武帝开始,经过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 “以儒学为主,三教合流 ”的趋势。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

10、明理学。当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之际,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向程朱理学及君主专制发出挑战,倡导 “经世致用 ”,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1演变历程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的 “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 “仁”发展为 “仁政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 “仁义”和“王道 ”,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

11、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 “三教合归儒 ”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 理学。“程朱理学 ”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程认为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 “理4/23气论 ”和 “心性论 ”。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 “心学 ”思想,主张 “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提出 “致良知 ”的学说。儒学的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

12、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儒学的演变规律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衰落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3演变原因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

13、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 “大一统 ”的思想体系。思想的统一性和凝聚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与持续的主要动力。儒家思想的坚忍包容、延绵不息、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达成了健康和谐的周边关系。4对儒家思想的评价积极作用5/23(1) 仁“”“ xx(1) 仁“”“德政 ”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14、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5)今天我们倡导的 “以德治国 ”“公民道德教育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消极作用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串讲】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 ,孔子创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