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0551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10-05-17 16:14:00访问次数:9191作者:guq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一、发展基础自1999年建园以来,宁波高新区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宁波高新区已经度过了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任务的开发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要素集聚期。特别是2007 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高新区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一)通过积极引入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建设,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 产业高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创新基础宁波高新区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引进才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也一直是宁波高新区 的一项核心任务。通过与中科院合作,高新区引进

2、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宁波分中心、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 中心等10多家研发机构;与兵科院合作,设立了其在全国唯一的分院一一兵科院宁波 分院,组建了特种材料研究所、镁合金材料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3个工程中心;与浙 江大学合作,引进共建浙大软件学院宁波分院和浙大国家科技园宁波分园等科研机构。 此外,宁波高新区还先后引进建设了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微软宁波技术中心等一批企 业研发机构;创办了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萨基姆波导技术研发公司、宁波天安工程技 术中心等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引进了国家软件评测中心宁波分中心、测视界检测产 品技术公司、通标标

3、准技术服务宁波分公司等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新区上述举措 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科技资源基础。(二)高新区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新能源产业、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及新 材料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宁波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宁波高新区主要 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25%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生产总 值45亿元,增长2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9亿元,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31.5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31%。园区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

4、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初步集聚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新的 产业增长点不断出现。就高新技术制造业而言,新能源产业、半导体与光电产业和新材 料产业等逐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凭借雄厚的发展基 础和科研实力,在太阳能电池、绿色环保电池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并与宁 波市区域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配套。同时,高技术服务业也呈现较好的 发展势头。依托研发园区的建设,研发设计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软件产业已经形 成一定的发展基础,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中心、浙大软件学院宁波分院、国家软件评 测中心宁波分中心、微软宁波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

5、撑。(三)优越的地理区位、完备的基础设施及便利的对外交通,为高新区产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性优势宁波市是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地位区位优越,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段,与上海隔杭州湾相望。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宁波至上海间的行车时间可 从4小时缩短到2小时,使宁波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以更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 融入国际大都市经济圈。宁波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拥有沪杭甬和甬台温等高速公路连 接上海、杭州和温州等周边城市。宁波栋社国际机场已开通了近40条国内外航线,是 继上海、南京和杭州后长三角地区第四个国际机场。宁波港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 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2006年,宁波港域

6、完成货物吞吐量3.1亿吨,继续位居大陆港口 第2位,世界港口第4位,已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高新区南部紧邻会展 中心和行政中心,北部与以宁波大学为核心的高教园区隔江相望;随着宁波中心城向东 扩展战略步骤的实施,高新区的区位条件将更显优越。上述区位优势为宁波高新区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四)区域民营经济活跃,高新区集聚发展一批高素质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产业高 端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高新区已经集聚发展了一批处于行业领域领先地位的高水平企业。新能源产业以宁 波太阳能电源、(双鹿)中银等企业为代表。其中,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生 产太阳能电池及

7、组件的企业,其产品晶体硅太阳电池及组件、H(S)系列硅太阳能电池组 件等产品均已达到国际光伏生产的先进水平,生产规模全国第一。据CIAPS (中国化学 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碱性二氧化锰原电池前十大出口企业中,(双 鹿)中银位列其中,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半导体与光电产业以赛尔富、升谱、明 昕微电子、日银微电子、永新光学等企业为代表。其中,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大 陆第一家及最大的电子变压器生产厂家;永新光学在专业光学显微镜生产技术上位于全 国前列。新材料产业以韵升、科宁达、东升等企业为代表,其中科宁达在钕铁硼永磁生 产和制造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述企业为宁波高

8、新区依托龙头企业提升产业 竞争力提升了条件,也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微观经济基础。(四)高新区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园区初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创 业体系,内生发展的态势较为显著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高新区孵化创业体系初步形成,企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高新区已经建成了创业大厦、创新中心、火炬大厦、浙大科创大楼等为主的创业基地, 孵化总面积近10万平米,孵化企业450家。从整个宁波市来看,宁波市科技创业体系 也逐步完善,至2006年底,宁波市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其中国家级2 家,省级1家,孵化器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目前在孵企业达750余家,在孵高 新技术项目700多个

9、。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创新积 极小额资助依托机构和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从2002年开始,宁波市政府 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风险开发事业中心在高新区联合举办了中国宁波创业计划大 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历届大赛共有3680个创业团队报名参赛。目前入围项目 中已有160多个项目投资创业,注册资本达3亿多元。中国宁波科技创业大赛吸引了全 球范围内的创业爱好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赛事,有效地确立了“创业 在宁波”的创业品牌。(五)地方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高新区发展,为高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 资金保障宁波高新区得到地方政府一贯的高度重视和大力

10、支持。高新区成立以来,为规范园 区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确立园区在宁波市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的 龙头示范地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宁波市政府 也先后出台了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 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关于加快宁波研发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 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 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意见。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市政府决定出台关于 进一步加快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推动高新区新一轮发展 热潮。宁波高新区是宁波市科教强市“一号工程”的重要

11、载体。为了将政策落到实处,宁 波市政府在园区的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这将对高新区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六)园区硬件设施不断健全,现代化科技新城雏形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有利于 产业发展的硬环境高新区高度重视园区硬环境建设,各项硬件设施功能不断完善。至2005年底,高 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4.71亿元;区内骨干路网 基本形成,世纪大道、江南路、通途路、院士路、杨木碶路等主要道路完成新建和扩建, 总里程近40公里;区内供电、供水、供气、排污、通讯设施管网齐全,全部纳入宁波 中心城市系统工程。目前,一批重点配套硬件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新城国际、欧 宝大

12、酒店、中石化科技大楼、皇冠假日酒店、研发园区、科技广场、总部基地一期、江 南一品、绿园等,科技新城框架已具雏形。但是,宁波高新区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与创新型园区的要求相比,园区经济和各类要素的规模尚显不足,产业结构和产 业层次需要优化和提升;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对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动态利用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深 入探索;园区企业结构整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行业影响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 的龙头企业较少,培育引进力度需要加大;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体系 尚未完全建立,科技与产业的

13、结合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有待 进一步完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健全和提升。二、外部环境(一)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新区需要以自主创新 为导向、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科技大会的召开,提出了国家实施 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温家宝总理高新区提出了“四位一体” 的新战略定位。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一个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服 务对象、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为己任的二次创业”全面提升阶 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高新区必须按

14、照五个转 变”要求,加快实施二次创业”战略,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资源 和能源消耗,同时要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依赖知识和技术的新兴产业,增强对区域科 技、人才、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宁波高新区作为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作 为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和产业发展的示范区,需要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战 略任务做出贡献。(二)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条件,高新区需要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迅速扩大。2005年,中国已成 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以石油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中国石油预计缺口 2.5亿

15、吨;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 扩大,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同时,粗放型 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临上述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也国务院批准发布 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同时,国 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把“坚决退出低端高能耗产业”作为国家高新区 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方面对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另一方面也对环保产业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宁波高新区必须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产 业,同时积极发展能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的环保产业。(三)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区域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高新区需要积极发展 细分产业和细分环节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细分化、集群化成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 特征。随着全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分解,而价值链相同或 相近的环节出现集中化和专业化分工,在空间上分解和集聚,继贸易中心、制造基地之 后,研发设计服务产业、总部经济、交易中心、后台信息数据管理中心也开始在全球进 行分散化布局。同时,大量新兴的细分产业、细分环节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增长点, 集聚区域(如专业园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宁波高新区需要积极引进发展 各类高端商务要素(研发、设计、营销、采购、总部管理),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打造 具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