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0049583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教材)复习资料(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跨学科性系统性权变性实用性科学性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 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

2、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参考 .资料.1911 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二)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 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三)工业社会心理学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3、,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四)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 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 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 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五)组织心理学20 世纪 60 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六)组织行为学产生随着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其研究和实验的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3

4、0 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原理和方法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第二,强调独裁式管理。第三, 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二)第二阶段: 20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参考 .资料.上述理论相较于那种只重视物的管理、不重视人的管理的理论来说,是具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 是一种进步,

5、 它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管理理念,把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对象纳入组织管理当中,开创了研究人的社会需要、心理情感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先河。(三)第三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理论: 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有不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 普适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

6、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有称为领导情境理论。代表人物: 费德勒路径 -目标理论: 领导是一种激励部下的过程,领导方式只有适合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 该理论的核心是有效的领导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代表人物: 豪斯(四)第四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

7、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 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注意事项:1) 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 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3) 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参考 .资料.4) 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二)调查法定义: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

8、, 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 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1访谈法的优点:( 1 )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 2 )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 3 )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 4 )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缺点:( 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 2 )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 )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算2.问卷法的优点:(1 )调查范围广; ( 2 )调查样本量大,适用

9、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 3 )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缺点:( 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2 )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3 )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三)个案分析法定义:研究者通过对个体、 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 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四)实

10、验法定义: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 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五)心理测验法定义: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验有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倾向性测验等参考 .资料.(六)情景模拟法定义: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 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时差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一节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都是缺少大志向和责任心的,只是少数人起到

11、统治的作用;反对工人参与管理,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国富论,该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构筑完成。(一)“经济人”的基本含义1、“经济人”的观点“经济人”的观点把人看做是“经济人”,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主要动机就是获得经济报酬。2、 X 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X 理论和 Y 理论。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 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

12、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 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服自己的情感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二)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泰勒制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三)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参考 .资料.“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它把多数人看成是天性懒惰且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 。根据这种决定的管理理论、 原则及措施是以金钱为主

13、的机械管理模式,通过权力严密控制员工。“经济人” 假设认为大多数人都是缺少大志向和责任心的,只有少数人起到统治的作用;反对工人参与管理, 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无形中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合理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特点。当然,“经济人”假设和X 理论以及泰勒制的管理原则,也有科学管理的成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作风,强化了社会各界对于消除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关注, 科学分析了工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并制定了精确的工作方法,实施了比较完善的计算与监督制度,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二、“社会人”假设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 在长达 9 年的霍桑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一)“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社会人” 假设产生于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