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04788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测试(课标要求 +单元概述 +单元试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概述】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

2、条适合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走上近代化道路, 当然也没能改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的命运, 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知识结构】时间:目的:中央代表人物地方洋务运动内容评价:序幕:的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时间: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内容结局:前期活动1894 年,在檀香山组织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高潮时间:武昌起义结果:1 / 8结果: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两面大旗: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后期:意义:【单元知识网络】近技 术代化的制 度探索思 想【真

3、题解析】1. 【 2001 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B 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 / 8D 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可以确定选项 D。2. 【 200 2】阅读以下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

4、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3)概括指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答:(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无产阶

5、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3)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的设问。要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解答。本题又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特别是对材料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等词语中隐含的信息,要能确切理解,才能正确作答。3. 【 2006 山东】请你举出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

6、20 年代人民为实现近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探索的各一件事例,并就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加以评述。 (9 分 ) 参考答案 :政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 分)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办等。(1 分)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 分)评述:只要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完整,即可得满分。(6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化历程的总体把握情况,解答此题时 , 应首先把握题干中“19 世纪 60 年代至20 世纪 20 年代”这个时间段,明确“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领域。按题目要求评述“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

7、答案可以有多种。【知识运用】(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题后括号内)1.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A.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抵御外来侵略C. 发动民族资本主义D.维护清朝统治2.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公车上书的直接导火线是()A甲午中日战争B.马关条约的签订C. 清朝举行科举考试D.清朝割让台湾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3 / 8A. 公车上书B.强学会政治团体的成立C. 光绪帝接见康有为D.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号令5. 对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8、维护清朝统治B. 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是“求富”后期是“自强”C. 洋务运动随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破产D.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6.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其主要依据是()A光绪帝是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C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 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D光绪帝被慈禧囚禁7. 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A. 曾国藩B. 李鸿章C. 左宗棠D. 张之洞8.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 万国公报C 每周评论

9、D 民报9. 戊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政权B. 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10. 对新文化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B. 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C.是我国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D. 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1.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 变法诏书的颁布D. 同盟会成立12. 维新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杀害了维新派人士,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新兴地主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

10、后之间的矛盾13.同盟会成立于()A.檀香山B.武昌C.日本东京D.南京14.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5.“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新文化运动中谁说的话()A.陈独秀B.蔡元培C.李大钊D.鲁迅16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7.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

11、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4 / 818. 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 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二)材料解析题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类别颁布的新法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1)上述材料是近代史上哪次著名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的领导人主要是哪几位?(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3)这次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 1) 请你根据材料一判断陈独秀发表此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为什么要拥护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