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入课堂,好!社会性发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0024191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文化入课堂,好!社会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入课堂,好!社会性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入课堂,好!社会性发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文化入课堂,好!-社会性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为使儿童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诸暨市教育部门尝试将“西施团圆饼、“跳橡皮筋、“打弹子、“翻纸牌、“做麦花等诸暨民俗文化纳入幼儿教育,并通过游戏等方式融入“乡土文化的教育。在我看来,民俗文化、方言等入幼儿课堂,其形式和内容俱佳,甚好! 首先,我们基本不用担忧民俗文化入幼儿课堂会影响到对孩子们的现代化教育。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接触外来的和现代化的文化、思想不是少了,而是到达了使我们忘却本有的传统文化的地步。国外的动画片、电影等亦在无形中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一举一动。就此来看,我们给青少年补上民俗文化教育课不但对青少年十分有益,还将担当起继承我们的传统

2、文化、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重任。另外,在快速开展的都市建设大潮中,我们有不少传统的文化要素在日渐消退,如果有关部门不加以爱护和传承,估计过不了多久,这些民俗文化就要彻底消失。假设让青少年了解本地文化、地方特色,民俗技艺,这不仅有益于丰盛青少年的视野,还可以让那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实乃一举多得。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其空谈口号,不如利用一些适宜的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我看,让民俗文化入幼儿课堂就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载体,它将唤起青少年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和培养自己的国家的感恩之情。基于此,我认为,民俗文化入幼儿课堂是个好举措,值得提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