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00224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解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摘要及解读2012年12月,工信部发布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以下是对其内容摘要及简要解读。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顶层设计、业务协同、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公共政务平台、物联网、业务覆盖率、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分级保护一、文件依据文件依据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二、“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成绩“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

2、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具体成绩包括:1. 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2. 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点名“四金”工程一批国家电子政务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等方面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改善和增强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4.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普及,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5. 县级以上政务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

3、服务。6.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7.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普遍建立,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三、“十二五”规划的经济、社会、技术整体环境“十二五”期间,以下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1. 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加重。2.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紧迫。4.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

4、加强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更高。5. 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新技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技术环境及条件。四、“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问题1. 需要大力提升政务与技术融合程度,不断缩小应用成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2. 符合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需要着力改变统筹不足、政出多门、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投资浪费等现象。3. 国家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需要着力改变应用发展水平不高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现状,加大解决行业与地

5、方间条块矛盾突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以推进等问题的力度。4. 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亟待提升,需要努力提高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水平,切实转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薄弱的现状。五、“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方针1. 必须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电子政务发展全过程。加快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坚持统筹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强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强调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强调“融合”,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突出发展质量,注重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2. 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强调“服务公众”,围绕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把保

6、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使电子政务惠及全民。3. 必须坚持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强调“应用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切实以提高各级政务部门履行职责能力为目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应用推广,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力度,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调“业务协同”,突出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构建互联互通和高效服务的技术应用体系指出以新技术构建不同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和服

7、务效果。顺应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建设、运行和服务管理,开展考核评估,加大安全可靠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六、“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目标1. 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符合科学发展的电子政务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提高。2. 应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县级以上政务部门主要业务基本实现电子政务覆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中央和省级超过85%,地市和县区分别平均达到70%、50% 以上强调业务信息化的“覆盖率“3. 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应用成效明显。县级以上政府社

8、会管理和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率平均达到70%以上。县级以下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政务覆盖率分别平均达到50%、30%以上。4.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取得重大突破。县级以上政府普遍开展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共享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协同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平均达到50%以上强调业务信息的“共享率“。5. 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应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率平均达到85%以上强调政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率“,专业技术服

9、务机构技术服务达标率平均达到60% 以上。6.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县级以上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应用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取得显著成绩。笼统指出了信息安全发展目标,缺少具体指标要求七、“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1. 加快推动重要政务应用发展。包括:1)推进业务应用协同发展;2)推进部门业务应用发展;3)强化政府网站应用服务。2.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用。包括:1)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应用。加快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应用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2)加快推进劳动就业应用,提供

10、公共就业信息发布、需求预测、跟踪监测和失业预警等服务,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完善教育和文化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促进教育公平,为公众提供优秀文化资源服务。4)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应用,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水资源、管理应用,提高水量水质监测能力,确保水资源安全。5)加强县级政府和基层政务服务应用3.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应用。1)深化社会管理应用。加快推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电子政务要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2)促进城镇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城镇社会管理应用推

11、进力度,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城镇人口管理和服务应用,支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新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应用,实现城镇社会治安有效防控。4. 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建设高质量政务信息资源。强调政务信息资源质量问题推进政务部门依据职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逐步覆盖业务活动中产生和获取的各类政务信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梳理信息内容,明确程序,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质量。大力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动态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点名“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资源库建

12、设,规范信息采集,保证信息质量,推动应用服务。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加强宏观经济、财政、土地、投资、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贸易、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宏观调控信息资源建设。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管、城镇综合管理、网络舆情等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加强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设。2)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能力,明确政务信息管理要求,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政务信息资源专业管理

13、队伍建设,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产生、传输、存储、管理、维护、服务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强调政务信息资源的全流程和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保障信息安全,强化信息服务,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成效。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准确性管理,明确信息来源,建立实时动态更新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可靠性强调资源的可靠和可用管理,明确信息管理要求,建立授权信息使用制度,加强信息防篡改和可恢复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可用性管理,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加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国家历史记录。3)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

14、用。强调信息共享与利用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丰富信息共享内容,扩大信息共享覆盖面,提高信息共享使用成效。加强信息共享规划和计划制定,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推进机制,以协同业务需求为导向,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确定信息共享部门责任,制定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基础设施,保障共享信息安全,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管理和服务。重点推进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宏观经济、财政、国土、技资、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贸易、房地产、现代农业等宏观调控信息共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管、社会信用、城镇综合管

15、理等社会管理信息共享,推进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对信息共享明确了具体范围,可操作性强5. 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1)完成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强调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积极研究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分析新技术对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发展的影响和全方位业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安全保障对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发展的需求,适时开展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试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创新,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

16、、信息孤岛创建技术系统。2) 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鼓励地方在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导下,在现有基础上建设集中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增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鼓励电子政务建设的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和电子政务管理密切结合,将建设和运维安全可靠、复杂大系统的能力和绩效作为系统集成资质评价的重要内容。3)制定电子政务云计算标准规范。加快研究制定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系统架构、技术标准等技术性标准规范,应用分类服务标准、应用迁移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等服务性标准规范,公共平台安全规范、应用安全规范、信息安全规范、服务安全规范等信息安全保障标准规范,绩效评价标准、平台和信息管理标准、技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