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0222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张立同,陈立富,张颖,夏海平(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特种先进材料实验室,厦门361005)摘要对高性能siC纤维的需求背景、国外高性能SiC纤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综 述,分析了不同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性能SiC纤维 的发展现状和进展,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指出我国急需将其研制生产从实验室 扩大到工业规模。关键词 有机先驱体碳化硅纤维高性能0引言高性能连续碳化硅(siC)纤维是指以有机硅高分子为先驱体,以siC为主要相组成,耐热高于1 200 的高强度陶瓷纤维,可用做陶瓷的增强体。用其增韧补强的SiC陶瓷基

2、复合材料(siC&C)是高推重比航空 发动机不可缺少的耐高温、低密度热结构材料。我国已打破国际封锁,自主攻克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构 件批量制造技术,但是由于缺少高性能SiC纤维,目前只能用碳纤维代替。但是碳纤维耐氧化性差,严重限 制了SiCSiC在高温长时热力氧化环境中的应用,不能满足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的要求。此外,siCsiC 也是新型燃气轮机不可缺少的材料。1国外高性能SiC纤维的发展现状高性能SiC纤维在航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碳化硅纤维的制造方法与碳纤维类 似,也是采用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日本东北大学Yajima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聚碳硅烷(PCS)转 化

3、法 1是目前制备SiC纤维最有效和最有潜力的方法。在此领域,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其多种产品已经实现 商品化,并对相关技术和信息严密封锁;美国和德国也在独立发展,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见到商品化报 导。聚碳硅烷转化法制备SiC纤维的基本工艺步骤是用聚碳硅烷熔融纺制原丝,原丝经过不熔融处理后,再通过热解、烧结致密化后形成siC纤维。11日本:SiC纤维发展三个阶段日本碳素公司(Nippon Carbon)NicalonTM系列和宇部公司(Ube Industries)TyrannoTM系列SiC纤维产 品,都已经实现商品化。两者的主要差别是Niealon系列纤维中只含有si、C、O,而Tyrann

4、o系列纤维中除这 三种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金属元素,例如Ti、zr、趾等。SiC纤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主要是为了适应复合材料不断提高使用温度的需求而不断提 高siC纤维的耐热温度。第一代是以普通的Nicalon和Tyranno为代表的高氧(约10)、高碳(约15自由 碳)型。氧是由于原丝采用氧化交联而引进的。在1 000以上纤维内部氧和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相 Co和SiO,导致纤维损伤,力学性能严重降低,因此其使用温度不高于1 000。第二代是以HiNicalon为 代表的低氧(约05)、高碳(约20自由碳)型。由于原丝采用无氧电子束交联,氧含量显著降低。该纤维 在燃气下的长期使用温

5、度提高到1 200以上,但是过剩的碳严重降低纤维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蠕变性。第 三代是以接近化学计量比SiC纤维为代表的HiNicalon-S和Tyranno-SA型siC纤维。“接近化学计量比”是指Csi比约为(105108)1(氧含量约为02),其中少量碳过剩是为了保证纤维不富硅,避免严重影】68响其高温性能。HiNicalon-S燃气下长时使用温度为1 400,Tyranno-SA在惰性气氛下的使用温度可达1800,而在燃气下的使用温度未见报道。HiNicalon-S是在HiNical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不同的是 HiNicalon热裂解采用惰性气氛(N2),而HiNicalon-S采

6、用还原气氛(ArI-12),H2在高温下与C反应达到脱 碳的目的,从而得到接近化学计量比SiC纤维。另外HiNicalon最终热处理温度约1 500,而HiNicalon-S 高达1 800。Tyranno-SA是以含有少量铝(b于1)的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经过熔融纺丝、氧化交联和 氩气氛下1 800高温烧结形成,由于高温下,纤维中的C、O反应形成CO从而实现脱氧、脱碳,获得近化学 计量比SiC纤维。12美国:陶瓷纤维含硼美国Dow Coming公司研制的SylramicTM陶瓷纤维是SiC-I卜-N(553Si,377C,23B,O4N,21Ti,08O)纤维,采用si七N一昏-Ti有机先驱

7、体为原料,经熔融纺丝、氧化交联(或化学交联)和热裂解和烧结等工艺步骤制备。其中B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促进纤维烧结,提高纤维的密度;-是在高温氧化环境下形成玻璃相,提高纤维的高温抗氧化性。B是在先驱体合成过程中引进,或者在 热解和烧结过程中通过在含B气氛下处理引进。据报道,可以在烧结中原位生成BN界面层,纤维的耐高温 性能优于Nicalon和Tyranno系列纤维。13德国:陶瓷纤维的无定型结构 德国Bayer公司研制的SiboramicTM陶瓷纤维的典型的化学组成为SiBN3C(301Si,118B,452N,129C)。采用Sip卟卜_C高分子有机先驱体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化学交联(例如

8、在HSiCl3气氛下)、热裂解和烧结致密化等步骤制备。SiboramieTM陶瓷纤维与上述其他类型纤维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具 有无定型的结构,在1 800下保持数十小时(例如50 h)也不结晶。相比之下,Nicalon、Tyranno和Sylramic 系列纤维都具有微晶或多晶结构(晶体尺寸2-200 nm),在1 500以上保持数小时就会产生晶体长大,导 致性能下降。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Siborarnic纤维最外层形成S卜。玻璃,次外层形成siBN玻璃,阻 碍氧的迸一步扩散,因此具有比其他几种SiC纤维更优异的抗氧化性,最高使用温度在1 600以上。尽管 使用过程中,该纤维始终处于热力学不

9、稳定状态,但是微观组织几乎不发生任何显著变化,因此抗高温蠕变 性能也比其他几种siC纤维优异。表1中是文献中所报道的高性能SiC纤维的主要物理、化学以及力学性能。表1高性能SiC纤维的主要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1-3】HiNiealon l-li-Niealon-STyrsmnSASytramie SiboramieSi637 689 678 666 301C358 309 313 285 129 o O5 02 03 08 10化学成分A1 1 7001 7001 700估价“美元kg)8 00013 0005 00010 00010 000尽管根据文献报道,美国的Sylramic和德国的Si

10、boramic纤维比日本的Nicalon和Tyranno系列纤维高 温性能更优异,但是由于各种技术因素的限制,Sylramic和Siboramic还没有实现商品化,也没有像Nicalon169和Tyranno系列纤维那样经过了长期的实际应用考核验证。哪种纤维性能更好并且在未来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还难有定论。2 国际SiC纤维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siC纤维比碳纤维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好,更适合长时、热力氧化环境下 工作。目前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阻碍siC纤维广泛应用。一是相关的技术被日本垄断,产品基本被美国垄 断;-是SiC纤维价格居高不下,如先驱体聚碳硅烷本身价格高,而

11、且PCS纺丝工艺性能差,全工艺过程制 造成本高,导致SiC纤维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5 000美元kg以上);三是对纤维的环境性能缺乏系统研究, 报道数据与实际应用效果差异很大。因此,开发具有优良的高温环境性能(例如,长时热力氧化环境)、良好制造工艺性能、以及低工艺成本的 纤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国际更重视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纺丝级聚合物先驱体设计与制备技术,与聚合物先驱体相 匹配的熔融纺丝技术,不熔化处理技术,可控气氛的热解和烧结技术等。支撑上述技术发展的是相关基础研 究,这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撑。此外,先进的纤维制造设备是实现纤维制造技术的基础,国 际上已经过几十年的不断

12、发展,支撑了创新技术的实现,也是确保产品高性能和性能的稳定性的基础。3我国高性能SiC纤维的发展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SiC纤维的研究,比日本晚8年左右,而与美国和德国几乎同步,但是由于 资金严重短缺、基础研究薄弱、设备落后等原因,连续化和性能稳定性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所研制的纤维相 当于日本的第一代产品(80年代水平),耐热性也无法满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需求。进入2l世纪,我国SiC SiC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缺少高性能siC纤维的矛盾就突显 出来,开展相当于或者优于日本第二代、第三代水平高性能siC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和2

13、1世纪初,国防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开展了含铝SiC纤维和低氧siC纤维、含杂 siC纤维的研究。在师昌绪、才鸿年、张立同和刘大响等一批院士的建议和支持下,这些研究获得国家有关 科技计划的支持。国防科大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含铝siC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目前正在向工程化制造技术转 化;厦门大学重视基础研究与可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相结合,取得长足发展。厦门大学首先建立了实验型纤 维制造设备平台和纤维性能检测平台,用两年时间突破了低氧SiC纤维的制备关键技术,实验室制备的定长 纤维性能接近日本工业产品水平。坚实的基础研究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C纤维技术奠定了坚实基 础。2004年该校开始进行高性能Si

14、C纤维可工程化技术与制造设备的研究,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工程化的连续纤维制备设备与技术平台。31PCS低成本合成和改性研究发展低成本、工艺性能优良的新型SiC纤维先驱体及其合成路线对我国高性能SiC纤维近期以及长期 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基本是在国际通用先驱体合成技术基础上进行化学结构和性能的优化,还有待 进一步创新。但是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新的低成本合成方法是必由之路,也是我国SiC纤维研究 长期努力的方向。对现有的先驱体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对实现纤维制备连续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次研究 可以在不改变先驱体合成技术路线、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先驱体的纺丝性能,降低原丝的直径和缺陷, 提高SiC纤维的性能。厦门大学的研究表明,采用液态、CSi1的聚碳硅烷对纺丝用的固态聚碳硅烷改 性,在显著提高固态聚碳硅烷熔融纺丝性能的同时,降低纤维的CSi比,提高SiC纤维的耐热性;采用具有 良好纺丝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对固态聚碳硅烷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固态聚碳硅烷的纺丝性能,并在后续热处理 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把有机高分子纺丝助剂分解挥发掉。17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