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001945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

2、进行细致的描写的。一是形状,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二是动作,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三是颜色,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冕求学(节选)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牧牛陇上_(2)窃入学舍_2翻译句子。已而复如初。_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_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3. 思维拓展。小窗户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

3、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

4、“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1)我是模仿秀滴滴答答:_暖和暖和:_又黑又冷:_(2)还原精灵。()的眼睛()的阳光()的雪花()的春风(3)探究阅读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4.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ng)林B11。注释

5、: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道理()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_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3)不自量力(

6、)(4)追求光明()(5)意志坚强()(6)决心坚定()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的愿望。(多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坚韧不拔爱好和平(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5.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2女娃游于

7、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_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再查_画。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 sh)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7. 课文回音壁。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其剑自舟

8、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 )遽契其舟,曰( )求剑若此(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8.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9. 课外阅读。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

9、方人。2仕:做官。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注释:1比:连续,接连。2贾:同“价”。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10.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B.答应,信守C.这样,如此D.表示

10、一种语气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B.诸儿竞/走取之。C.此必苦/李。D.唯戎不/动。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_。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11.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过是溪(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1)李太白刚

11、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12.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恭勤:_ 通: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13. 读文言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大姓:大户。文不识:姓文,名不识。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借助注释翻译句子。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