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00164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如此、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容、要求、方法和程序。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进展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进展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如下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

2、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3总如此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展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展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

3、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容是:说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根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展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根底上,进展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展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3.7地质灾害危险

4、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3.8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面的框图:5评估围与级别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5.2假如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如此按用地围进展评估。5.3崩塌、滑坡其评估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围一致。5.

5、4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与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5.5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5.6在已进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围进展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一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展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7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工程类型确定。5.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展,

6、根据地质环境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分为三级。见表5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51复杂程度评估分级项目重要性 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5.8.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5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52复杂中等简单.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工程地质、

7、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5.8.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5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53项目类型项目类别重要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重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

8、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5.9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根底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容与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6技术要求6.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根底资料,进展充分论证。一、必须对评估区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展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围,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展预测评估; 三、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婿地适宜

9、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6.2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根底资料,进展综合分析。一、必须对评估区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展初步现状评估;二、对建设场地围和规划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展初步预测评估;三、在上述评估的根底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6.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根底资料进展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客,作出概略评估。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地

10、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7.1.1在一样地质环境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7.1.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根本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重点。7.1.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与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围,应做为调查的重点。7.1.4在前人资料的根底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上分布围,可做为调查的重点。7.1.5对线状与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一

11、、崩塌区的地形地貌与崩塌类型、规模、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二、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三、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与贯穿情况与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四、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五、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质、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六、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二、调查微地貌形态与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

12、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与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与其向上、下开展的可能性。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与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与变迁情况。四、调查滑坡带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与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五、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调查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井应调查如下容:一、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与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

13、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三、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隋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与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四、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与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与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围、储量。五、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六、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围,外表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与最大粒径以与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

14、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七、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八、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与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九、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如下容:岩溶塌陷: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展综合分析,掌握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与岩溶水环境条件。二、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三、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与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四、划分出变形类型与土洞发育程度

15、区段。五、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采空塌陷:一、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二、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与采空区的塌落、密室程度、空隙和积水等。三、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与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四、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五、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与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六、搜集建筑物交形与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主要调查以下容:一、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与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围。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三、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四、开展趋势预测。五、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