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989485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一、 药物洗脱球囊产品市场规模目前,可用于PCI手术的器械包括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完全可降解支架、药物洗脱球囊。裸金属支架已逐渐被药物洗脱支架取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在材料选择、产品设计、技术工艺等方面仍存在限制。目前药物洗脱支架为主流支架,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应用正迅速增加。药物洗脱球囊由于无植入物而具有多项潜在优势,其临床应用正迅速增加,加之行业政策对创新产品的支持(如鼓励和加快审查创新医疗器械等),其处于更有力的竞争位置。未来随着更多竞争对手和竞品进入药物洗脱球囊市场,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的市场教育,且病变精准充分预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可选择应用的病变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2、促进市场渗透率提高。随着近年来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推广,药物洗脱球囊使用量快速增长,并且预期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药物洗脱球囊首次在中国获批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后,使用量从2016年的7,500个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290万个。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1000万个,2030年预计将达到2042万个。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国内冠脉药物洗脱球囊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3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2009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4386亿元,2030年预计将达到5933亿元。二、 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器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营业收入从2015

3、年4241亿元增长至2021年6771亿元,占产业整体营业收入比重达60%左右。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达163家,同比增长1560%,此前两年更是以30%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上市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324亿元,同比增长1882%。上市企业营收规模占整体行业规模从2017年的16%增长到2019年的29%,其中前20强上市企业规模占整体行业规模的比重从2017年的7%增长到2021年的16%,两个比重在近五年持续增长。这充分表明头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行业集中度逐年上升,这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发展目标相符合。三、 国际竞争力提升新水平

4、(一)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额为8724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50%。其中,进口额324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3%,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随着海外市场对防疫医疗器械产品需求趋向稳定,出口额548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44%,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超过75%的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为743857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额为299678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为444179亿元人民币。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较疫情前整体规模提升了一个台阶。(二)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

5、械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大,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彰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4074亿元,同比增长815%。根据南方所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1560亿元,增速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15倍,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四、 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稳步发展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大幅增长,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22年达到1844件,同比增长6304%。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数量自2020年突破1万件后,近三年来一直维持在1万件

6、水平左右,远超疫情前的6000件水平,2022年达到13334件。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新增备案数量,2022年达到29807件,高于疫情前水平。按细分领域分布来看,2022年境内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较多的为体外诊断试剂、无源植入器械两个领域,分别占比172%和217%,两者合计占全部产品首次注册数量的389%。五、 利润总额增长趋缓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利润总额为1021亿元,与2020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近1倍的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营业利润总额为870亿元,同比增长1136%,与疫情前相比更是有超过2倍的大幅增长。六、 创新发展迈出

7、新步伐(一)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准体系的覆盖面、系统性和国际协调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共计1919项,覆盖了我国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达90%。其中,国家标准260项,行业标准1659项;强制性标准284项,推荐性标准1635项。(二)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提速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件,同比增长5714%。自201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189件,更多的创新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快速受惠于民,不断满足人

8、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三)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为15962件,同比增长2839%。近三年来,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均以30%左右的速度大幅增长。(四)研发强度整体呈现稳定且小幅提升趋势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强度为639%,近几年均保持在6%以上水平;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为397%,近几年保持近4%水平,高于整体高技术产业25%的平均水平。七、 营业利润率较疫情前有明显增长我国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949

9、%增长到2019年的1280%,2020年达到1745%;2021年为1507%,略有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八、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技术先进、合规运营、质量健全的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展现其国际影响力。根据国外网站MedicalDesign&Outsourcing发布的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有两家中国企业成功入榜,分别是位列第32位的迈瑞医疗和位列第77位的微创医疗。2022年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颁发给了5家创新活跃的中小企业,其中包含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苏州瑞派宁,展现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国际竞争环境下的创新趋势。十四五开局势头良好,产业综合

10、发展社会公众满意度处于高位。南方所研究发布: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综合发展指数(NFI指数)为336点,比十三五期末提高了765点。其中,规模效益子指数稍有下滑,为502点,较2020年降低了36点;创新发展子指数继续保持快速上升势头,为1485点,较2020年提高466点;产业生态子指数持平,为53点,提高02点;国际竞争子指数稳定上升,为1318点,较2020年提高332点。南方所研究报告(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立项课题)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安全公众满意度处在高位水平,表明终端使用环节对医疗器械产品安全反馈总体良好。加大政策引导优化服务力度。对于新发布的法规、标准、导则设置合理的过渡期

11、,实施前强化宣贯,加强事中指导,监测执行情况,及时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两个分中心审评审批创新作用,探索试行注册审评资料预审核交流制度,在产品申报前就临床应用、关键技术或者原材料验证确认等方面建立沟通路径。加强医疗器械科学监管与监管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的调查和评估。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公共数据池,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监管全链条、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数据实时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网络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监管人员对网售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能力,深挖违法违规线索,力争多办大案要案,提高监管的震慑作用

12、。坚持良法出善治,坚持监管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继续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强化法规标准源头治理。加强医疗器械产业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特点及产业链研究,提高统筹监管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的科学性。做好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究,继续推动相关的准则和要求的制定,推动真实世界数据在产品注册和监管中的应用。加强跨部门有关产品命名、管理分类和编码等政策协商合作,做到有章可依、有序可循,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加强跨部门违法违规线索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执法,加强案件查办。建立检验资源共享机制,对友邻部门提供医疗器械属性鉴定、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国际监管交流与合作,协同多边统一的审评、检

13、查标准和结果认可机制,推动多边区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趋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监管法规的政策制定,共同加强国内外法规对比研究;提升中国医疗器械标准、工具、方法国际认可度、影响力及话语权。鼓励行业协会与头部企业开展及参与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推荐性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头部企业引领带头作用,加快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推动诚信建设,引导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加强面向消费者的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意识,提升公众科学认知能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增长,进程加快。行业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慢病化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技术推广推动行业规模扩容。进口产品主导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影像设备、化学发光、高值耗材等国产化率仅20-30%,正当时,行业龙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国产化率低以及高技术壁垒设备是当前国产医疗设备重点发力领域,中高端叠加集中度提升蕴含投资机遇,医疗设备细分领域众多,主要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疗设备、内窥镜、基因测序、手术机器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