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9887588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贡瑞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体外诊断试剂经营质量管理操作程序一、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程序 二、供货企业审批程序 三、医疗器械采购操作程序 四、医疗器械入库收货、验收程序五、医疗器械入库储存、养护程序六、医疗器械出库复核程序七、医疗器械销售管理程序八、售后服务工作程序九、医疗器械退货处理程序十、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程序十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程序十二、医疗器械召回程序十三、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维护程序十四、质量管理培训考核程序十五、质量信息管理程序一、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程序1、目的:为使本公司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修订、撤消程序规范化,确保其编号统一,格式规范,类别清楚,便于文件的控制与管理,特

2、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关于质量体系文件的操作管理3、责任:质管部、采购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储运部、财务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4、内容:4。1 职责4.1。1 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操作程序、质量职责的批准发布;4.1.2 质量副总经理负责质量制度、操作程序、质量职责的审核;有关质量记录表格的审核批准。4。1.3 质管部负责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相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性文件的编制、审核、修订和换版;负责对质量管理文件内容的解释及使用,培训指导有关人员正确理解质量管理文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正确、规范地使用各类文件(记录);对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

3、文件(含质量记录表格)的审核;负责对现有质量体系文件的评审负责规定有关文件(记录)的分发、使用范围、检查有关文件(记录)的使用及保管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实施情况进行验证检查;4.1.4 总经办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分发。4。1.5 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质量文件的拟制;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使用与保管。4.2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类4.2.1 质量管理制度类(ZD)4.2.2 质量管理操作程序文件类(CX)4.2.3 质量管理工作职责类(ZZ)4.2。4 质量管理记录表格类(JL)4.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行编码管理,应当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文件编号和版本号4.3。1 文件

4、编码规则文件编号由4个英文字母的公司代码和文件分类号、3位阿拉伯数字的文件序号和4位阿拉伯数字的年号编码组合而成,详如下图: 公司代码 文件序号 年号公司代码:XXYY文件序号: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文件类别分别用3位阿拉伯数字,从“001”开始顺序编码。年号:是该文件成版时的公元年号,如2015。4。3。2、文件编号的应用:文件编号应标注文件表头“编号”的相应位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文件编号不得随意更改。如需更改或废止,应提出文件编制、修订申请。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必须依据本制度进行统一编码或修订。文件由主要使用部门起草,质管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负责质量管理文件的

5、组织、制订.4.4 文件编写4。4.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合法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与之保持同步变动,及时调整,充分做到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相一致。实用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实事求是,既要与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相衔接,又要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应与企业药品经营与质量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先进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既来源于实际,又要适当高于实际。具有一定前瞻性.指令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行文中必须明确指出企业、部门、岗位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该做的要在文件中给予明确详细的规定。系统性原则。编制的文件既要层次清晰,又要前后协调,各部

6、门质量管理程序、职责应紧密衔接。可操作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文件的所有规定都是实际工作中能够达到和实现的。可检查性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明确具体,质量活动的时限要求尽可能给予量化,以便于监督和检查、审核。二、供货企业审批程序1、目的: 建立供货企业审批的工作程序,规范对供货企业的审批工作,保证购进医疗器械质量,防止医疗器械从不具有法定资格、质量信誉的供货企业进货。2、范围:适用于采购部、质管部,对供货企业的审核操作管理。3、责任:采购部、质管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4、内容:4.1 医疗器械采购人员根据市场需要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医疗器械时,

7、应执行以下程序和要求:4.1。1 采购前应当审核供货者的合法资格、所购入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者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的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公章的授权书原件.授权书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与供货者签署采购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企业、供货者、数量、单价、金额等.采购合同或者协议,应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以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4.2 质管部审核程序:4.2。1 资料审核:审

8、核资料是否完备。审核资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审核资料是否加盖有规定的原印章或签章、所采购医疗器械是否超出供货单位的生产或经营范围、有期限的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4。2。2 实地考察:对发生医疗器械重大质量问题的、国家质量公告上被公告的、有信誉不良记录及其他不良行为的需要对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要进一步确认时,进行实地考察。4。2.3 质管部对审核合格的企业,列入合格供货单位,同时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管理;对审核不合格的企业列入未合格供货单位,并通知采购部。4.2。4 对变更后的企业应严格审查其变更后证照、公章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在系统进行更新。三、医疗器械采购操作程序1、目的:

9、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操作程序,规范医疗器械购进工作,防止不合法及质量不可靠医疗器械的购进,保证购进医疗器械质量.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医疗器械审核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适用于本公司向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审核工作的操作管理。3、责任:采购部、质管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4、内容:4。1 采购员首次购进医疗器械时,应执行以下程序和要求:4.1。1 向供货单位索取下列资料并进行核实加盖有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4.1.2 质管部如对资料有其它要求的,由药品采购人员负责向供货单位索取,资料完备后再送审批。4.2 采购部审查标准和要求:采购

10、部根据市场对该品种的接受程度、销售能力及资料审核情况,决定是否同意销售4.3 质管部审查程序和要求:4.3。1 检查资料是否齐全.4。3。2 验证资料的真实性。4.3.3 审查资料的合法性:证明文件是否有效.是否超出供货单位的生产、经营范围和本公司经营范围。4.4资料不齐全的,应以文字形式写上原因和要求,随资料和审批表退回采购部补充完毕后,再行审批。4.5医疗器械购进和资料归档:质管部对审核合格的品种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管理;同时对资料进行存档。四、医疗器械入库收货、验收程序1、目的:建立医疗器械入库收货、验收工作程序,规范医疗器械收货、验收工作,确保验收的医疗器械符合质量标准和

11、有关规定。2、范围:适用于购进和销后退回医疗器械的收货验收操作管理。3、责任:质管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4、内容:4。1入库收货:4.1.1收货人员在接收医疗器械时,首先核实运输方式及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相关采购记录和随货同行单与到货的医疗器械进行核对。交货和收货双方应当对交运情况当场签字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货品应当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并拒收.4。1.2查验随货同行单内容是否齐全:包括供货者、生产企业及生产企业许可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数量、储运条件、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者出库印章。4。

12、1.3收货人员对符合收货要求的医疗器械,按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或者设置状态标示,并通知验收人员进行验收。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疗器械应当在冷库内待验。5、入库验收:5.1 验收人员按照入库验收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的外观、包装、标签以及合格证明文件等进行检查、核对,并做好验收记录,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或者失效期)、生产企业、供货者、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验收记录上应当标记验收人员姓名和验收日期。验收不合格的还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及处置措施.5.2 对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时,应当

13、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到货温度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五、医疗器械入库储存、养护程序1、目的:使医疗器械质量在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符合要求。2、范围: 本企业所有医疗器械的储存、养护操作管理。3、责任:储运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4、内容:4.1医疗器械入库:4。1。1 保管员依据计算机系统上的验收入库单据,进行入库审核。将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从待验区移至相应库房的合格品区.将已验收并经质量管理员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从待验区移至相应的不合格品区,按照不合格药品处理规程操作。销后退回医疗器械的入库按退货管理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4。2 医疗

14、器械储存:根据医疗器械的质量特性进行合理贮存,并符合以下要求4.2。1 按说明书或者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贮存医疗器械;4.2。2 贮存医疗器械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措施;4。2。3 搬运和堆垛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垛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医疗器械包装;4。2。4 按照医疗器械的贮存要求分库(区)、分类存放,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当分开存放;4.2.5 医疗器械应当按规格、批号分开存放,医疗器械与库房地面、内墙、顶、灯、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保留有足够空隙;4.2。6 贮存医疗器械的货架、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 4.2.7

15、非作业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贮存作业区,贮存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不得有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行为;4.2。8 医疗器械贮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贮存管理无关的物品.4。3 医疗器械养护检查:根据库房条件、外部环境、医疗器械有效期要求等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建立检查记录。内容包括:4。3。1 检查并改善贮存与作业流程;4.3。2 检查并改善贮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4.3.3 每天上、下午不少于2次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记录;4。3.4 对库存医疗器械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4。4 对库存医疗器械定期进行盘点,做到账、货相符。六、医疗器械出库复核程序1、目的:制订医疗器械出库复核的规程,保证出库医疗器械数量准确,质量合格。2、范围:本企业所有医疗器械的出库复核操作管理。3、责任:储运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4、内容:4.1 医疗器械出库发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