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986408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八世纪之始诞生的李白,他的一生差不多是和盛唐文化相始终的。受了时代 风气的熏陶,吮吸着营养丰富的文化乳汁,他成长为那个时代最完美的人物。李白 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然而,盛唐造就了李白,却又扼杀了李白。人们对李白的 仰慕和同情,包含着自己对时代的杰作的欣赏和惋惜。就文化本身的渊源来说,盛唐文化的繁荣发展乃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 流的结果。而李白恰恰处在这种交流的高潮之中,再加上他本人特殊的教养和经 历,终于使他和盛唐文化一起登上高峰。南北长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学风,文风乃至书法的风格,都呈现出不同的状 态。南方喜庄老,尚涛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 行为准则。南方

2、文风华靡,北方文风质朴。南帖飘逸,北碑凝重。但单一的清绮或 贞刚都不能蔚然大观,当时的南方文坛弥漫着一股华艳淫靡 ,轻浮纤弱的风气,正 需要北朝文风的刚劲,粗犷,厚重与沉实,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到了唐朝诗人们经 过近百年的探索,特别是在“四杰”和陈子昂的努力下,这两种文风开始较好地融 合起来。南朝的“文”融入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南朝的“文”,为创 造中国诗歌最健美的典型做好了准备。而李白适逢其会,成为这种新诗歌的最优秀 的代表。南北文风之所以能在李白那里融汇为一股新的诗潮,与他个人的教养和经历也 有关系。他早年生活在蜀中,蜀中文化给他以最早的启迪。蜀人长于辞赋,李白 “十五观奇书,作

3、赋凌相如。”早已将司马相如当成了学习的楷模和竞争的对手, 并在辞赋的写作上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陈子昂的诗文革新对初入诗坛的李白也有所 震动。礼拜出书后游至江夏一带,结蜡后定居安陆,崇尚自然,耽于幻想,充满浪 漫情调的荆楚文化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长江中下游又是西曲与吴歌的发源 地,南朝民歌的情调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之后,他北游洛阳 ,大原,东游齐鲁,寓 家任城,与孔巢父等居徂彳来山,号“竹溪六逸”。这些活动不仅是他扩大了视野, 而且体验了北方文化的贞刚之气。天宝元年到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有机会接触盛 唐时代最优秀的文化,离开长安以后又一直过漫游生活,广泛地领略南北各地的自 然风光,了解各地的习

4、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这些丰富的经历让南北文风自然 的融合在李白的创作当中,使他取得了居于一隅的诗人绝不可能取得的成就。盛唐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期。盛唐文化兼容南北,贯通中外,具有博大宏 放,灿烂辉煌的气象,保持着永恒的魅力。盛唐时期,各种宗教的输入其次,在美术,音乐,舞蹈方面,盛唐文化以中国 本土文化为主体,广泛地吸取了域外文化,兼容并蓄。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 对盛唐诗人的创作带来了活力,为盛唐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李白的特殊身世使他更易于接受这股新的潮流。他出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才到 四川。碎叶是西域商贾和汉族杂居的地方,所以他幼年一定受到西域文化的洗礼。 这就使他易于接受外来文化

5、。入蜀以后,李白受到的是多方面的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他所谓 的奇书未必就是传统的儒家经典。盛唐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中外文化的交流所给予李白的影响在“气”上表现地尤为突出。读李白的诗歌,总会让人感到有一股 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在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气的充沛与 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李白的诗歌也以气胜。综合言之,其诗气奇、气逸、气壮 析而论之,其诗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具有超凡的创造力,创出了许多世人惊叹的诗歌形 象。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李白的创造力。他在传统文化的基 础上

6、,开拓创新,兼容并蓄,走出了一条自己所独有的道路。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 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象的。许多被前人所吟咏过的自然景物 在李白的笔下又被赋予新的创造,新的生命力。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三百余首用及明月的意象。月在他的神笔点燃下变得 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论时间有秋月,夜月,古月,汉月 ,论地点有秦地月,潇湘 月,水中月,石上月,澳月,湖月,;他又将月比作飞天镜,瑶台镜,白玉盘,形 容成索月,皓月,孤月,朗月,半轮秋等。在诗中,月熔铸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带有诗人强烈的个性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这一意象就如陶渊明的“菊”,陆 放翁的“梅”,最见诗人风格,往往可以成为诗人的

7、化身。李白的“月”超然卓 立,玉洁冰清。它激发诗人灵感,使诗人在观察世界时获得独特的视角。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邑 X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殊调”二字正好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在大鹏赋中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苍梧的 玄凤,也不同于衔木的精卫,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 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 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怒吼,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 往是这

8、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在唐代这个比 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和时代脉搏是一致的。唐人对这种精神 赞颂备至。而气壮则是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他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 对。如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馈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 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人生的道路上,李白也遭遇过挫折,他也曾迷茫,也曾陷入过不知所措,但 最终他还是挣脱黑暗的束

9、缚,找到了自己的光明,踏上了新的旅程。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 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 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 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 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 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

10、他 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 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 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 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栗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李白在唐代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 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 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颍在李翰林集序中说 :“白与 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 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 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