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986337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小学冯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背景: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课题: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桂花雨教材分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了“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至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篇末再次点题写“我”爱童年

2、的“桂花雨”,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摇花乐”。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 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

3、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4个生字,其中10个会读会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2、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3、情感目标:借助信息技术,体会“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怀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家乡的一种深切的怀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难点: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

4、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课前准备:1、 查找有关桂花数的资料。2、 准备课件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诱导法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 、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

5、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二、 检查预习: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6、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抽名读生字、新词,以及近义词、反义词。三、 按要求读文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果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听。四、 品词析句,精读感悟。学习第一、二自然自然段:1、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这里有一个字(拙)去掉了读音怎么读?(1)指名读句子。 “细花”指的是什么?(桂花) 出示桂花和梅花的图片,比较它们的姿态,

7、体会桂花的质朴可爱。(2)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桂花树(虽然)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味儿真实迷人。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有怎样迷人呢?哪句话最能体现桂花的香?指名回答,桂花开得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引导从“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体会到桂花传得范围之广,从“浸”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之浓郁。(4)能不能用你亲身体验到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桂花的香气?学生举例说明。(5)练习朗读,用朗读来体会桂花的香味。指读,齐读。(6)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已经陶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3、过渡:

8、如何才能来一场桂花雨呢?(1)为什么一定用“摇”呢?能不能是抛、撒,或者干脆来一场大风大雨,让它自然而落呢?为什么?轻声读课文。(2)思考:指名回答。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3)指导朗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提问引导:知道桂花雨是什么?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板书:摇桂花)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9、,好香的雨啊!” 2、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从哪里看出来我非常喜欢摇桂花?怎么算是缠着母亲?(看好台词)表演。评价表演。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出什么?指导朗读。3、过渡:阴云密布,云脚长毛,母亲终于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拿笔读读圈圈,从哪里感受到我的快乐?学生交流:“使劲地摇”,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特别卖力。“喊”,一连三个感叹号,谁来喊一喊。一起喊。再看看图上,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我的快乐?(眼睛眯、张大嘴、辫子)谁能把这种高兴劲读出来。指导读好句子:这么快乐,我

10、们一起站起来摇一摇。使劲地摇,抬头看看。想喊就喊吧,想欢呼就欢呼吧。看桂花掉到你的头上。摇累了。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用心去看,想象桂花落下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引读:桂花摇落以后,要 要 要很忙碌,一会儿晒,要是天不好了要收进来。桂花晒干了要 要要 同学们吃过桂花做的食品吗?(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我们从这一段中知道,虽然作者很辛苦,很忙碌,但是心里是很开心的。我们一起来开心地读一读。这下我知道了,摇桂花是这么得快乐!摇完桂花后还这么忙碌!可见“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过渡:除了我很快乐,还有谁也很快乐?五、体悟思乡,升华情感。学习第五、六自然段:1、引讲:“以后我从外

11、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是什么反应呢?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真的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你从“再还是比不得”中读出了什么?3、你感受到母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了吗?读一读课文。4、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六、 标点符号的体会1、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 2、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3、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4、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七、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1、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

12、植物。同桌可合作。 我最喜欢( )。它不像( )那么 ( ),不开花时( )。开花时( )。2、你们家附近有桂花树吗?留心观察桂花开花是的样子,闻闻它的香气味儿,是作者介绍的那样吗?你所了解到的桂花的作用有哪些呢?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桂花芳香四溢,从树下走过,浓香便沁入肺腑;桂花还传递着浓浓的思乡情,当时过境迁时,故乡的桂花依然留在心中。 小时候,奶奶居住的地方,屋前屋后种满了桂花。说种满了,我也没有亲眼所见。只知道一到秋天,奶奶的小屋里就洋溢着浓厚的桂花香,满满的,直渗到肌肤里。奶奶会摘好多桂花,晒在院子里,于是奶奶酿的米酒中透着桂花香,奶奶做的元宵中有了桂花味,奶奶熬的甜粥中也飘着桂花瓣。

13、那时,我的呼吸里也仿佛散着桂花香了。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去撷取童年生活的浪花,写一写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板书设计:7、 桂花雨 爱桂花香 桂花香飘十里 点点桂花雨摇桂花乐 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思绪回到故里教学反思:桂花雨这篇文章充满着作者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要想深深地理解这分感情,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在课堂上的三点小小的体会:一、激发兴趣,直奔主题开始上课,要先让学生谈论对桂花的了解,然后补充让大家明白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而且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花,并且还会下雨。由此激发学生

14、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直奔课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课文的第三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乡情。因为这节是重点段落,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这两段的学习,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这是我上这节课时最想达到的目的,这节课基本达到。不过这节课还是有遗憾的,就是桂花离我们东北的孩子生活实际太远,因此学生体会不到作者对童年摇花乐的那份真挚感情!读课文时,有的同学还是感情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