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986267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教案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社会不同阶层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成就与失误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及其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教学重点

2、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在认清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它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分析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中,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从而进一步掌握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如下: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

3、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 近代中国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

4、,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英国取得了香港,葡萄牙霸占澳门。中国的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也遭到严重的践踏,从而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被割占,

5、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中国的沿海、沿江经济富庶区域,从此为侵略者敞开了大门。这些口岸不仅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而且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因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军事据点和桥头堡,有利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而各国“公使常驻北京”,直接干预中国政治,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

6、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这是日本继沙俄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极严重的大掠夺,它直接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群起效尤,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直接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马关条约还为列强勒索大宗赔款开了恶劣的先例;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八国

7、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初步结合,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即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从中国经济、政治、文

8、化等各个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着;虽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9、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其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也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和现

10、代化)。(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如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这些言论主张和社会实践,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11、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为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其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如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

12、导的辛亥革命等。这些言论主张和社会实践,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历史呼唤新的革命理论。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宣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充分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成为中国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真正地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逐渐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建立了国民革命阵线,中共四大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工农联盟思想。至1

14、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做了艰辛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发动武装起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

15、,小块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农村包围城市问题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是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建立一个

16、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样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抉择,中国应向何处去?国共两党从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发表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理论和政策上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总路线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