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986228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第一章编制说明与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本次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内容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标段的施工现状及技术难点, 以及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我公司的技术设备能力、 施工实力。在保证工期、质量等各经济技术指标及设计图纸的前提下,编写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书。该施工组织设计书主要包括:施工部署、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质量及安全保证技术、管理措施、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劳动力安排计划, 施工机械的配置、工程材料的进场计划及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冬、雨季施工措施和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做了详尽、完整的论述。第二节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

2、工图设计等有关资料。2、3、4、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本项目场地安全性评价地震波数据。6、有关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深圳市有关施工规定。7、我公司的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9、管桩施工的主要规范:(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199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BG5007-20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简介1、工程描述本工程位于

3、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大道以东、科苑路以西、 工业八路以北、 东滨路以南,拟建物由六栋高66 米高层建筑、四栋高90 米高层建筑、九栋高48 米多层建筑以及商业广场、街道等附属建筑物组成。建设用地面积为92746.5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299392.77 平方米。本次施工为第一标段 : 500 桩 3046 根, 400 桩 181 根 , 共 3227 根, 桩长约 30 米。2、工程管理及有关要求1)建设单位:深圳市三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深圳市城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工程监理:深圳市建明达建设监理有限公司4)工期要求:总工期60 个日历天,计划开、竣工日期:2007 年

4、8 月 30 至2007 年 10 月 305)质量要求:工程质量合格。6)技术要求:(1)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及深圳市有关预应力管桩标准、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施工。(2)管桩材料均考虑使用中山宏基、鸿运、深圳安托山等管桩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桩尖必须采用按规范制作,接桩焊条必须采用结合格焊条。(3)当多桩承台下管桩数量大于9 根时桩尖采用开口型,其它采用十字型钢桩尖,桩尖结构大样详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施工时注意施工打顺序,避免挤土效应对桩基的影响。3、勘察情况1)本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2)本场地平均地面脉动的卓越周期为0.34 秒。3)场地地面加速度峰值及设计地

5、震系数:设防概率63.2 (50 年)10%(50年)2%(50年)ZK9(cm/s2)38.61109.97202.30ZK118(cm/s2)37.44100.46178.67地震系数 K0.0390.1070.1944)场地地面设计地震影响系数K(1 0.7T)0.00T0.04(秒)max(0.10/T) 0.8560.04T0.10 秒(T)max0.10TTg 秒max(Tg /T)1.252Tg T5Tg (秒)max 0.21.252 0.02(T 5Tg )5TgT6.00(秒)式中max及 Tg 对不同的设防水准按下表取值:设防水准63.2 (50 年)10%(50年)2%

6、(50年)max0.0880.2410.437Tg ( 秒 )0.600.701.005)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据此,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并采用勘察报告给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结果考虑地震作用。6)本次勘察没有发现活动断裂在场地经过,在遭受基本烈度为度的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没有砂土液化问题, 但可能发生软土震陷现象, 为抗震不利地段。7)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滨海相堆积地貌单元。 场地平坦,钻孔孔口高程在 2.64 8.5m之间 , 相对高差 5.86m。(1)地层组成及其分布场地内揭露的地层按地质成因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 : 第四系人工填土 (Qml) 、第四系海相沉积层 (Qm)、

7、第四系冲洪积 (Qal+pl) 、第四系残积层 (Qel) 和燕山期花岗岩 ( 53-1) 。在地质成因分层后, 根据岩土工程力学性质再细分为若干层,现分别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 (Qml)填土 : 褐黄色、灰黑色,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砖块、块石、砾砂等新近回填而成。该层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8.16m,最薄处 4.30m,最厚处为 16.30m。(2)第四系海相沉积层 (Qm)淤泥 : 灰黑色,流塑 - 软塑,饱和,含有较多的砾砂,及少量贝壳、有机物等。具有腥味。该层全场大部份分布 ,? 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 6.26m,最薄处为 0.60m,最厚处为 11.2m,层面平均标高 -1

8、.19m ,最低处为 -8.02m,最高处为 3.5m,层顶埋深 4.3 13.9m。(3)第四系冲洪积 (Qal+pl)粘土 -1: 褐红、褐黄、灰白色,可塑,饱和,芯样呈柱状,手捏有滑腻感,干后硬。该层全场大部份分布 ,? 层厚不均匀, 平均层厚 5.52m,最薄处为 1.70m,最厚处为 12.3m,层面平均标高 -7.4m ,最低处为 -11.43m,最高处为 -2.55m ,层顶埋深 7.819m。淤泥质粘土 -2: 灰黑色,饱和,软塑 可塑 , 内含少量细砂、腐植质等。该层全场大部份分布 ,?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 2.76m,最薄处为 0.60m,最厚处为10.4m,层面平均标高

9、-12.87m,最低处为 20.61m,最高处为 -7.25m ,层顶埋深14.527.1m。砾砂 -3: 灰白、褐灰、褐黄色,饱和,稍密,含部份圆砾、中粗砂。该层全场大部份分布 ,? 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 2.66m,最薄处为 0.9m,最厚处为 6.9m,层面平均标高 -15.47m ,最低处为 21.52m,最高处为 -8.45m ,层顶埋深15.728.9m。(4)第四系残积层 (Qel)砾质粘性土 : 褐红、褐黄、灰白色,可塑 - 硬塑,饱和。由粗粒花岗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清晰,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土。 该层全场局部分布 ,? 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 9.13m,最薄处为 0.

10、5m,最厚处为 21.2m,层面平均标高 -18.09m ,最低处为 -23.32m ,最高处为 -13.02m,层顶埋深 20.4 30.7m。(5)燕山期侵入花岗岩 ( 53-1)全风化花岗岩 -1 :褐黄、褐红色,芯样呈短柱状,原岩结构清晰,节理、裂隙极发育,长石手捏呈粉状。该层全场分布, ? 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 5.99m,最薄处为 0.8m,最厚处为 16m,层面平均标高 -27.22m,最低处为 39.06m,最高处为 -16.65m,层顶埋深 24 44.5m。强风化花岗岩 -2 :褐黄、褐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裂隙发育,原岩结构清晰。风化强烈,岩芯多

11、呈短柱状或碎块状。该层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平均层厚16.22m,最薄处为 3.9m,最厚处为 34.4m,层面平均标高 -33.21m,最低处为 -50.33m ,最高处为 -17.45m ,层顶埋深 24.8 56.5m。中风化花岗岩 -3 :黄褐、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受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敲击声音暗哑。该层全场分布但未全部揭露, 仅有 ZK12、ZK13、 ZK14、 ZK15、 ZK17、ZK18、ZK19、ZK20、ZK22、ZK23、ZK24、ZK25、ZK26、ZK27、ZK38、ZK40、ZK41、ZK42、ZK

12、47、ZK53、ZK54、ZK56、ZK60、ZK63、ZK65、ZK66、ZK67、ZK70、ZK72、ZK73、ZK81、ZK83、ZK86、ZK89、ZK90、ZK96、ZK98、 ZK101、ZK106、ZK107、ZK110、ZK113、ZK118、ZK119、ZK120、ZK125、ZK126有揭露,揭露层厚不均匀,层顶埋深 35.5 82.2m。微风化花岗岩 -4 :肉红、褐黄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芯样柱状,敲击声音清脆。该层全场分布但未全部揭露, 仅有 ZK18、ZK23、ZK25、ZK27、ZK38、ZK41、ZK60、ZK63、ZK65、ZK73、Z

13、K86、ZK89、ZK96、ZK106、ZK107、ZK118、 ZK119、ZK125、 ZK126有揭露,层顶埋深 37.7 84.2m。(6)各岩土层详细分布情况见钻孔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4、基础选型分析1)浅基础本工程拟建物主要为六栋高66米高层建筑、四栋高 90米高层建筑、九栋高 48米多层建筑, 荷载较大,浅部土层不能满足其对承载力的要求, 因此本工程不能采用浅基础。2)桩基础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及周边环境, 拟建建筑物基础可采用桩基础,具体可选用的桩型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冲(钻)孔灌注桩。(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持力层可采用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 -1 、强风化花岗岩 -2 。因为场地面积较大, 持力层埋深起伏较大且上部土层具有极不均匀性, 桩长难以控制, 必须由现场施工贯入度控制且必须辅以设计控制,贯入度可在试桩时确定。 施工中应注意填土中块石、 漂石以局部过厚的砾砂层对沉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加密监测 , 并注意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2)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可采用强风化花岗岩 -2 、中风化花岗岩 -3 。施工时需加强验桩工作。 施工中应加强对桩长、 桩身垂直度及完整性等方面的控制, 同时应注意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