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83474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分析(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电磁兼容培训资料一、电磁兼容的定义根据 GB/T 4365-1995 的定义电磁兼容为: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毫无疑问,电磁兼容包括设备和系统两方面的内容。作为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在设备方面主要考虑设备是否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系统方面主要考虑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使工作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各种合法电台可以共存工作。本文主要讲述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的分析方法。二、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的步骤进行系统间的电磁兼容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两种系统 (或一种系统, 包括施扰方或被干扰方)的工作原理,系统

2、结构等;2. 弄清楚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设备参数, 包括发射功率 (包括邻道功率、各种杂散功率及频谱发射的 MASK 等)、天线增益、 馈线损耗、接收机灵敏度等; 3. 确定系统设计标准。 不同的覆盖区-范围及服务等级将有不同的设计标准,根据这些设计标准来确定接收机的工作电平;4. 根据 C/I 来确定允许干扰电平;5.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际计算。技术指标等可有相关标准查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进行覆盖区的预测,下节将主要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及覆盖区的预测。三、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概要移动通信系统设计除了要解决覆盖范围要求外,还要满足用户容量的要求,一般来说设计移动通信网无线覆盖区的工作比较复杂,其原因主要

3、是:1、 传播环境复杂,信号起伏大。移动通信主要用在城市市区及郊区,各种人为建筑物造成的多径传播差别很大,以至理论预测覆盖区比较困难。2、 干扰现象严重。除人为噪声外,还有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互调干扰、近端对远端比干扰及其它无线电辐射干扰等。一个基站的覆盖区范围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服务质量指标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机的可用灵敏度天线的方向性及增益天线高度使用频带及传播环境(地形及人为环境)分集接收的应用在用户密度很高的市区,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而广泛采用频率复用来满足要求,其结果使每个基站区受到来自使用同频道的其它基站区的干扰。此外,当现场有很多收发信机同时工作,其中一部分用户用相同频道,而其

4、它用户用相邻频道进行通信时,也能形成干扰。另外,在进行覆盖区预测时,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实现上行线与下行线功率平衡” 。上行线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下行线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由于基站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大,移动台发射机输出功率小,所以必须采用其它措施来平衡它们之间的辐射功率差,才能完成双向通信。下面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问题。-(一)服务质量指标预测基站覆盖区时主要考虑两项服务质量指标,即:话音传输质量指标和覆盖区边缘(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1、话音质量传输指标衡量话音质量的传输指标有多种,主要有五级评分标准、音频带内信噪比、音频信号/ 噪声比和载干比等。五级评分标准ITU-R规定的话音质

5、量主观评价通常分为5 级,这个标准要求采用主观评定的办法来评定。优( 5 级,话音清晰,几乎无噪声和失真)良( 4 级,话音清楚,可感觉到有轻微噪声或失真)中( 3 级,话音可懂,可感觉到令人烦恼的噪声或失真)差( 2 级,话音可懂,有令人非常烦恼的噪声或严重失真)劣( 1 级,话音几乎不可懂)音频带内信噪比以 (信号噪声失真)/ 噪声表示,规定最低指标为 29dB (标准测试音测试) ,它接近五级平分标准的4 级-话音。音频信号 / 噪声比( S/N )选择 S/N 20dB 作为最低标准, 这个指标相当于五级评分标准中的 3 级话音质量。载干比( C/I )对于调频系统, 抑制同频干扰的

6、C/I 值为 8dB (静态),在此基础上考虑快衰落及人为噪声影响后,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取 C/I 18dB 作为移动网设计指标,这时的话音自然度与清晰度都比较优良,几乎分辨不出是在与市话用户通话还是与移动用户通话。对于GSM 系统,其 C/I值为 9dB 。2、覆盖区边缘(或区内)的无线可通率由于在离基站一定距离上接收信号中值电平并非常数,而是随时间和位置变化,因此在覆盖区边缘(或区内)进行满意通话(指话音质量达到规定指标)的成功概率位置概率和时间概率也应规定它们的取值标准。一般基站的覆盖半径都在 50 公里以内,接收信号中值电平随时间的变化远小于随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由于时间的变化给通信概率

7、带来的影响很小而可以不考虑时间概率。各国对无线可通率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国家采用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有的国家采用覆盖区边缘可通率,虽然都规定无线可通率 90 ,但两种规定差别较大,由此预测出的覆盖区范围也不同。一般对市区蜂窝网基站,按车载台计算时取覆盖区边缘无线可通率为90 ;对郊区蜂窝网基站,按车载台计算时取覆盖区边缘无线可通率为75 或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90 ;对于农村、山区以及低密度用户的公路沿线的基站,按车载台计算时取覆盖区边缘无线可通率为50 。如果按手持机计算时,市区基站取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90 或覆盖区边缘无线可通率为75 。(二)、接收机可用灵敏度1、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可用灵敏

8、度是指在无外界干扰、噪声的环境里,在接收机输入端加上标准测试信号(调制频率为 1KHz , 调 制 度 为 30 或 频 偏 为 最 大 值 的 60 ), 并且标准测试信号源内阻与接收机输入电阻匹配,当改变输入的标准测试信号的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的音频功 率 不 小 于 额 定 值 的 50 ,其 信 纳 比 为 12dB 时 所 对应 的输 入 信 号 ,常 用 的 单 位 为 uV ,或 dBuV ,也 可 用-dBm表 示 。2、音频信噪比与信纳比的换算按照定义:音频信噪比为:( S N D ) /N音频信纳比为:(SND )/ (ND )式中: S 信号N噪声D 失真音频信噪比与音频信

9、纳比的关系为:SNDSND 10lg1+DSNDdBdBSD1NNDN( 1 )式中:D D D 失真系数,用功率比代入计算。SDSDS以不同的失真系数代入(1 )式,可以求得与29dB信噪比相当的信纳比,如下表所示。SNDDb292929ND ()2.55.010.0SSND(dB)27.324.520.2ND 中规定,音频谐波失真系数-10 ,因此音频信噪比29dB的指标相当于20.2dB信纳比,取 20dB 。实际上, 800MHz频段的接收机其音频失真系数均 2.5% ,所以 SND 29dB相当于 SND 27dB 。NND3、灵敏度与接收机输入端功率Pr 的换算假设接收机的可用灵敏

10、度为S( dBuV ),输入阻抗为R ,vin则由灵敏度换算成接收机输入端功率Pr 的关系式为:Pr Sv 10lgR in 96dBm( 2 )如果 Rin 50 欧姆,快衰落及人为噪声恶化量为D N(取10dB ),则在 12dB信纳比(不加权)情况下接收机最低可用输入功率为:Pr -113 Sv D NdBm( 3 )由于 12dB 信纳比(不加权)与 20dB 信纳比(加权)相当,而 29dB 信噪比与 27dB 信纳比相当, 所以接收机可用功率(用Pr 表示)应比Pr 提高 7dB才能满足29dB信噪比指标,即Pr =Pr 7 -106Sv D N( 4 )-(三)、多径衰落多径效应

11、是指实际到达收信天线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射波外,还有因反射、绕射、折射和散射等经过不同路径的若干电波)被接收机接收所产生的影响的总称。在移动通信中由于移动台本身在“动”,多径影响将更严重,情况更复杂。统计分析表明,多径衰落的振幅服从瑞利(Rayleigh)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不同,对模拟FM系统和数字系统的影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低速移动时,其衰落对数子系统话音质量的影响要比模拟FM 的大。相反,高速移动时,其衰落影响对模拟FM 系统来说将更主要。例如:对于 iDEN 系统,在 10 BER 时,所需的静态 C/(I+N) 10dB (对改进的 iDEN , 9dB

12、 )。在瑞利衰落情况下,当 4 BER 时所需的 C/(I+N) 为 19dB (对改进的iDEN , 18dB )。当 iDEN 提供 3 : 1 的电话互连业务时,如果 C/(I+N) 为 20dB ,其话音质量将和模拟蜂窝系统的相类似。由于BER在噪声附近急剧下降,它不能象模拟FM系统那样可以工作在噪声附近,一般来说,为了获得相似的话音质量, iDEN将比模拟 FM 系统所需的信号高2dB 。因-此对于 iDEN系统参考载干比C/(I+N)为 20dB 。(四)、传播模型 -Okumura/Hata公式Okumura/Hata模型是以准平滑地形的市区作基准,其余各区的影响均以校正因子的形式出现。Okumura/Ha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