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983399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00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海洋放射性污染危害以及监测方法摘要: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不仅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而且还为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东西。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关注,海洋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放射性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俨然成为当今海洋污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了解分析海洋中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特点、以及带来的危害,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法及手段,控制放射性污染扩散,将危害将至最低,保护好我们的海洋。关键词:放射性污染;危害;监测方法;刖言自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开始后不久,我国便开始对沿海海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调查 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其相关的信息。通过其变化动态,转移规律及浓集规律,制定相应的放 射性废

2、物的排放标准1。但由于监测技术以及研究水平的限制,我们对其研究停留在现场采 样室内分析或是对放射源定点监测,无法在更广阔的海域进行快速监测分析,从而在海洋放 射性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2。对于海洋核污染等放射性污染问题,成为了各国专家 关注的热点,因此通过探寻研究,进一步掌控海洋中放射性污染的监测与防护。1海洋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据相关统计,海洋放射污染的来源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1核污染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能源,使得整个世界对其的 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而核能作为新兴能源,受到许多大国的追捧。我们在建和规划中的核 电站已超过十座,计划2020年前,将要新建21座。

3、它将是我国未来主要能源供应之一3。 但同时对于环境来说,也是一大安全隐患。海洋核污染来源途径大多为沿海核设施正常运行 或是发生核事故(2011年福岛核电站)时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或是通过径流、大气输送 进入海洋而造成海洋放射性污染4。1.2核试验我们都知道,拥有核能力的国家,不仅仅是政治砝码,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但是由 于核具有毁灭性打击,因此现在国际都呼吁无核。但是仍旧有很多国家不顾国际舆论的压力, 进行核试验。朝核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自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 地下核试验,从而引发了我国对核放射性污染的思考。使用核武器或是进行大气层、地面、 地下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颗

4、粒通过地表水、地下水或大气传输进入到海洋,而核试验产生 的危害物质镮的半衰期为2.8万年,很难消除,因而会造成环境的难以修复破坏5。1.3核武器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大量核武器的使用,使得作为前沿阵地的北冰洋备受核污 染,同时核燃料泄漏也成为了海洋中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核武器的拆解和处理成为了专 家们头等的问题,据统计,俄罗斯海军核动力潜艇及舰艇年均产生约2, 0000m3液态核废料 和6, 000吨固态核废料。截至2000年,每年产生的废料以20%至30%的趋势上升6。并且 目前国际海洋法律尚未成熟,因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显而易见,海洋核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7。1.4天然放射性物质海洋天然放

5、射性元素起源于大气、大陆、海底沉积物,由三个界面交换产生,其中主 要有铀系、钢一铀系和钍系等天然三大放射系的元素,随着人为产生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 质随气流交换及陆地径流的输入,经过沉积富集,从而进入到海洋,成为海洋放射性物质来 源之一 8。2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海洋放射性污染分为人为产生的放射性污染以及天然放射性元素,而大部分污染的产 生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如核能的使用,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大量核污染物质进入到 海洋。而核污染物质它首先集中于表层海水,在风、浪、流等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逐渐往 下移,可到达海面以下几千米深度9。据放射生态学家沃德维克勒(ward Wink-ler)研究发现

6、,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程度, 其产生的辐射剂量将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或是影响它们生育能力10。同时放射性污染物质进 入海水后,通过海水的潮汐作用,破坏沿岸生态系统。此外海洋空气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同 样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11。3海洋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核污染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较强辐射,并且辐射时间相当长,约几千年甚 至上万年。它分别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即消化道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难以治愈。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 超剂量物质长期作用人体会患发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12。同时这些污染物质会严重危 及水生生物生存。水中的放

7、射性物质对水生生物的辐射作用,导致生物自身发生基因突变, 污染海洋生物群的基金库: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会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从而污染重的食物链 13。其实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当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时,他们的辐射作用会 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中生物的多样性,甚至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瘫痪14。4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监测与防护放射性监测仪器在我国的研制属于落后水平15。海洋放射性监测即是海洋中主要污染 物放射性核素的监测,主要围绕采样一制样一测量一数据分析等过程进行调查。通过测量海 洋中各种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浓度判断分析污染程度。其中用到的仪器多为分析仪器,包括放 射性技术设备、质谱仪、光学仪器

8、等16。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样品的采集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包括机器人系统、海洋自动车等。 但是由于放射性监测的经常性与周期性,这些方法无法使用在常规的海洋监测中的到应用。 目前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为放射性计数方法17,但由于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低,反射性计 数法的采样制样时常、费用及过程冗杂,从而成为制约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的因素:18。面对当前形势,各国均加大力度对放射性监测与防护的研究,分别通过海洋辐射探测器、 建立海洋放射性预警系统、海洋放射性监测体系及海洋放射性核素快速富集技术研究等19, 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的监测。由于我国在海洋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因而放射性领域研究工作和 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有明

9、显差距,在应对放射性污染方面,如何更快速反应、现场监测底本 底和高灵敏度及预警系统立体网络需要进一步研究。5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海洋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海洋放射性污染问题给海洋、 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面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及治理,我们的研究水平仍旧无法从 根本上去解决它。因此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研究仍待我们去探索,而如何更好的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唐森铭,商照荣.中国近海海域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2005.2 赵绍华,侯胜利等.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的研制与实验中国地质大学,2012.3 魏其岩,田志龙.中国核电站供

10、应链及其风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报,2007(4).4 张玉敏,李红等.海洋核污染与放射性监测技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邯郸,2010 .5 浦昀,杨怀宁等.由朝核试验引发的应对核放射性污染的思考中国检验检疫,2009(9).6 郭培清,蒋帅.俄罗斯核污染对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政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 (3)-7 段小松.论国际海上核污染法律制度的完善.西南大学法学院.2011.8 杉村行勇.天然放射新元素在海洋中的分布.1963.9 蔡福龙著,海洋放射性生态学.原子能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10 “Dangerouns wal

11、er lear at Japan Fixed”,China daily 2011-4-7(12).11 杨振姣,罗玲云.日本核泄漏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太平洋学报.2011.11(19).12 王新明.放射新核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2011.13 谯华,周从直等.核污染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1).14 杨振姣,罗玲云.日本核泄漏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太平洋学报,2011.15 杨年.放射性监测仪器设备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四川地质学报,2006.3 (26).16 刘广山.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一现在与未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12.17 郭余峰.放射性测量最佳条件的选取.大庆石油学院电子工程系.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 (3).18 刘广山.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一现在与未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12.19 陈立奇,何建华等.海洋核污染的应急监测与评估技术展望,国家海洋局海洋一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 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