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78263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人享有汇报材料(三)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赵村二中梁劝阁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本课内容是公民法律常识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前承第一单元“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后续第三单元“维护文化、经济的权利”。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_意识十分必要,也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

2、学生不能认识和分辨侵犯自己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和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尊重他人,并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加强法制意识和依法_意识。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目标。掌握人格尊严权以及它所包括的各种权利的内容、表现、法条、_方式。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

3、说教法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让别的同学完成习题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_能力。2、小组讨论法_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并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_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4、。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六、说教学过程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事件背景介绍:_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_、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5、如: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_,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目的在

6、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3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1、见书本:受_的大-_(_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

7、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布置作业:四、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小_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_。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