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978124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竞赛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_2.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词语。(1)方_ (2)感_(3)意_ (4)还_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1)还卒业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成,弃去。译文:_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段文字选自_。2解释下面的词语。恭:_通:_练囊:_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_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_4.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3、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A.三字经B.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nB.y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B.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4、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6.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 以堙于东海:_2这则神话选自_,精卫是神话中_的名字,传说是_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3神话拥有无穷魅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

5、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7.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8.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段话选自课文_,出自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溺

6、:_返:_ 故:_堙: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_9.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尝曾经。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瞳孔。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徐孺子年九岁。(年纪)尝月下戏。(_) 人眼中有瞳子。(_)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10.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

7、,_,_。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11.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2.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解释下列词。题:_。西林:_。只缘:_。不识:_。横看:_。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3.俗话说:

8、“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1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恭勤不倦(_)a疲倦b倦容c倦意(2)以夜继日焉(_)a继而b继续c继承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的车胤。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14.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