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emin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976881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ilemin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lilemin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ilemin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lemin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归纳概括题出错方式小结山东平邑第一中学 李乐民高考文言文除考查实词、虚词、句式、翻译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1999、2000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依次为: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翻译、信息筛选及归纳概括。就其难度而言,一般以最后一个知识点为最。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要比把握文意高。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误

2、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试分述之。(一)误用因果。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9题B项,“(郭永)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至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这里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一个“求”字暗含了因果关系,即因为杖责巫师,才求得大雨。依据原文“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杖巫”与下雨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而仅是承接关系;另外下文“县人刻石记其异”中的“异”不是指郭永有“奇功异绩”,而是指下雨这件事奇异。(二)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

3、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 99年全国高考题第16题D项“苏琼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这一选项把“治内受害”和“革除旧弊”两件事融在了一起。毛病就在于“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这一句属于前一事件而非后一事件。文中有证:“天保中,郡界大水”“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因此,冒获罪危险的是苏琼赈灾。另外,94年全国高考题第19题B项混淆了“归家之后”和“末除吴郡海虞令”两个状语,“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不是在“归家之后”,而是在“除吴郡海虞令”时。(三)无中生有。这是指原文无此意,而

4、选项中平添了内容。 97年全国高考题第19题C项中说“(狄仁杰在劝谏时)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杰的谏劝。”这里又有两处不符合原文,即“为难”和“不得不”,高宗“为难”原文并无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说明高宗在接受谏劝时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题的错误就属于无中生有。(四)颠倒是非。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93年六省市试题19题B项便是犯了此类毛病。李衡妻反对积财,李衡“遂不言”,然而秘密使人“种甘橘千树”,种树的举动足见李衡不同意妻子的看法,而选项却表述为“(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正与原文相反。(五)词

5、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 再举98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子,第22题A项中,在李若水表示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高俅治丧时,“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选项中用了“当即”一词,这是对原文中“再”字的理解有误,原文说“章再上,乃止。”此处“再”是“两次”的意思,因此选项错误。再如,96年全国高考题19题D项中说“(郭永)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这里的“复职”显然又是对“过”字的理解有误。 综上所述,文言文文意的归纳与概括题,大致可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入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做到去伪存真。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