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程大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76484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课程大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课程大纲第一章 总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3. 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4.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熟悉其临床特点5. 掌握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方法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一 病毒性肝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2. 熟悉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3.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4. 掌握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和病原学检查5. 熟悉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6. 熟悉甲

2、、乙、丙和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4学时三、教学内容1. 概述1 病毒性肝炎的定义: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2 各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感染状况和临床转归2. 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嗜肝RNA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2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完整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包膜由HBsAg组成,核心由HBcAg和HBV-DNA等组成;HBV抗原抗体系统包括: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与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 与E抗 体抗-HBe;HBV分子生物学标志:H

3、BV-DNA和HBV-DNA聚合酶HBV-DNAP3丙型肝炎病毒HCV系RNA病毒,属黄热病毒科;中国大陆以1bII型为主;HCV是多变异病毒4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需有HBsAg存在才能构成完整病毒;包膜由HBsAg构成, 核心由HDV抗原HDAg和基因组一条单股环状闭合RNA组成;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5戊型肝炎病毒HEV系单股正链RNA病毒,属杯状病毒科3. 流行病学1 传染源 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2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消化道途径;乙、丙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输血制品、 注 射预防、药物、毒品和针刺纹身等、生活密切接触以性接触为主、母婴传播3 易感人群和流行

4、特征4. 发病机制 免疫损伤和病毒直接损伤5. 病理解剖 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浸润、间质组织增生等;病毒性肝炎为弥 漫 性病各临床型有其病理特点6. 病理生理 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肝性脑病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 质假说、其他诱发因素,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腹水醛固酮增 多、利钠激素减少、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等7. 临床表现1 潜伏期2 急性肝炎1. 急性黄疸型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2. 急性无黄疸型3 慢性肝炎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4 重型肝炎1 急性重型肝炎2 亚急性重型肝炎3. 慢性重型肝炎5 淤胆型

5、肝炎6 肝炎肝硬变活动性、静止性、代偿性、失代偿性8实验室检查1 肝功能检查1血清酶的检测 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谷氨 酸转氨 酶 GGT2血清蛋白的检测 白蛋白A、球蛋白G3 血清和尿胆色检测 血清胆红素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4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2 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1. 甲型肝炎 抗-HAV-IgM、抗-HAV-IgG、HAV-RNA;2. 乙型肝炎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HBV-DNA;3. 丙型肝炎 抗-HCV、HCV-RNA;4. 丁型肝炎 HADg、抗-HD、抗-HD-Ig

6、M;5. 戊型肝炎 抗-HEV-IgG、抗-HEV-IgM、HEV-RNA;3 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4 超声检查9. 并发症和后果10. 诊断1 流行病学资料 接触史、输血史和家族史等2 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不适、消化道症状和/或尿色加深等各临床类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3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11. 鉴别诊断1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2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12.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采用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 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对伴有病毒复制的活动性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可采用抗病毒治疗1 急性肝炎2 慢性肝炎3

7、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13.预防控制传染源管”、针刺针要“一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严格输血指征,注射器要“一人一针人一用一消毒”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乙肝疫苗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甲肝疫苗灭活疫苗、减毒疫苗;2被动免疫 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重点: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亚型;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特殊人群肝炎的临床表现;重型肝炎 的并发症;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病原学;肝功能生化学;AFP;肝纤维化指标;PTA检查;鉴别:与其他原因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鉴别;治疗:综合治疗;重型肝

8、炎的治疗原则与并发症的治疗;预防:主动免疫预防;被动免疫预防HBIG的应用;滩点: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鉴别;病例:女,18岁,发热4天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患者于4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C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 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5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 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无出血倾向; 其母HBsAg +,无长期服药史;令 体查:T 37C

9、,P70 次/分,BP100/70mmHg袋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 区无叩痛;恋 化验结果: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 84 r mol/L,DB 60 R mol/L,ALT200u/L;凳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恋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恋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饮食,药物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一、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2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3. 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

10、及其变异4.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 病原学 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2. 流行病学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3.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侵引起局部的病变及毒血症;单纯流感与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变4. 临床表现 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典型流感的临床表 现;轻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5. 诊断 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等6. 鉴别诊断 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7. 治疗 对症治疗;抗菌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8. 预防 隔离病人,减少集会

11、,接种疫苗二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2. 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 概述 近年人禽流感的发病情况2. 人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 潜伏期在7天以内,感染H9N2和H7N7亚型的患者症状轻,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往 往病情重;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出现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4. 诊断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病毒抗原及基因 检 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医学观察病例、疑似

12、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的标准5治疗隔离,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的 应用;重症患者的治疗6.预防五 麻 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及诊断要点2. 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3. 了解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 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发病机理与病理发病过程、两次病毒血症与临床的关系、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呼吸道的病变及机体的免疫反应2. 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三期过程、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并发症肺炎、心肌炎

13、、脑炎3. 麻疹的实验室检查:早期鼻咽及颊粘膜处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细胞 ;用荧光技术检测体内麻疹抗原;早期及恢复期血清测麻疹抗体4. 麻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及典型麻疹各期临床表现 ;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猩红热鉴别5. 治疗 以一般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6. 预防 麻疹减毒活疫苗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避免交叉感染六 水痘和带状疱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 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 病原学 病毒的特点2. 流行病学 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经飞沫与接触传播3. 发病机制

14、与病理解剖 首次感染为水痘,潜在性感染的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病变部位及特征4. 临床表现 潜伏期,水痘皮疹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发展过程;带状疱疹的部位及形态特征5. 实验室检查 疱疹液直接镜检及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和病毒DNA检测6.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皮疹的特点7. 治疗 对症与支持疗法,局部皮损的处理,早期抗病毒治疗七 流行性腮腺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2.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3. 了解腮腺炎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 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解剖 病毒入侵部位、病毒血

15、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变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特点 ;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附睾炎、肾炎、心肌炎等3. 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和血凝抑制试验测抗体; 病毒分离唾液、血、脑脊液、尿;核酸检测4. 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情况、接触史、腮腺肿大的特征 ;与化脓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颈部 淋巴结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相鉴别5. 治疗:中医中药、激光局部照射、对症治疗 ;对重症或并发重型脑膜脑炎、心肌炎、睾丸炎等可 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 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2. 掌握五期经过和三种主要表现3. 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4. 熟悉临床各期的治疗原则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 病原学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负链RNA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