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之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976470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案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案之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案之三 教学目的:1、能在明确字词的根底上理解课文意思。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课时安顿: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这学期已经学习了四篇古文,则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办法、步骤?明确:多读。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在理解每句话的根底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查阅有关资料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谏ji

2、n孺子r曲附q颈jng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根底上进行补充。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辈,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怀汉王朝的兴衰,他驰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5、检查字词的理解。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

3、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2下列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子你是这,此务追求悲动听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项选择“悲痛,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别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三、提出不懂的问题: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

4、课外资料谈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老师可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分明。3、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成心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5、成心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顿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5、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1少孺子的目的到达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2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3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生齐答。教材的译文翻译成“你讲得很好!似乎不完全,吴王当时不仅在感慨少孺子讲得好,同时也感慨少孺子的方法想的好,也为自己没攻打楚国而庆幸,一个“善哉包涵了多重含义。当然,面对初一的小孩子,也完全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解释一下,说成“你讲得很好!四、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