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97647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1(695字)傅雷家书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这其中,有教儿子做人的、有学习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这些不仅仅是一篇篇家书,更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呕心沥血的教导以及深深的期望。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句“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它不禁让我想起我父亲“做事之前先学做人”这句话。我的父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父亲把教我做人当成首要任务。他常常给我讲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其次再要求我学习。记得那一次,我身为班长却在课堂上口出狂言,让老师下不来台。于是老师请来了

2、我父亲。父亲把我带回了家,并没有骂我,而是和我说:“喜欢说话是好事,可这个话啊,要说到点子上,说话之前在脑子里过一遍,再决定要不要说。再说,你身为班长,那是老师对你的信任,是你的责任”就是这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相比较母亲直来直去地批评,我更能接受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我的父亲虽不像傅雷是个大人物,但他对我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我受益匪浅。在我心目中,他不亚于任何一位父亲,他值得我一生去敬佩、学习!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不管是傅雷这样一个大人物,又或是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小人物,乃至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他们对子女的爱都无私而又伟大。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

3、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我爱我的父亲!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2(654字)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在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极大的安慰,会让傅聪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的情感吧。在傅聪小有成就

4、的时候,傅雷告诉傅聪不能骄傲,这样才能让他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铺路石。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无闻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的多一点,而不求什么回报。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傅聪更加专注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整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是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实在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聪是经常几个月不回信的,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的不好的地方。傅雷与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没有给傅

5、聪尽孝的机会。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3(727字)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具有多种表现手法。傅雷就在艺术方面有颇高成就,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分享傅雷是如何谈艺术的。先为人,次为艺术家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教育的睿智,就表现在务必使子女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的人。”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于做人,努力让儿子成为坚强的,严格要求的人。他对傅雷说:“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还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要先学做人。”傅雷要求儿子

6、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他希望儿子做身心健康、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直面挫折、积极奋进、富有爱心之人。西方文化接受与传承学贯中西的傅雷也倡导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承。他对傅聪说:“丹纳的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他让傅聪多读,甚至让他用贝多芬的曲结合东方文化进行弹奏。他教导傅聪,读几部英译的柏拉图、色诺芬,对希腊文化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最高境界傅雷强调技术是手段,艺术是目的。他说:“凡是一天到晚用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一种境界,一种情调,当艺术与文学相结合,才是最高境界。艺术,永不过时,它满

7、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丰富了人生。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4(656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的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纯洁真诚的心灵;而傅雷对傅聪的赤子之心的评价,无不体现了他对教子的苦心孤诣与深切的爱。我反复地念着这几句话,不禁想起来诸葛亮的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古今两位父亲,近的时空差,教子之道竟如此相似宁静致远的心境与精神,不正与赤子之心的内涵如出一辙吗?想到这里,我又不禁回忆起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培养起了马飞的赤子之心一心一意地为追梦而奋斗;而当马飞的赤子之心孤独时,他便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一个有着欢笑,泪水、喜悦与痛苦的童年

8、世界。正是这种心灵,使他即身处太空却也能镇定自若地去应对困难,让自己创造的世界鼓励着他自己,克服困难,重见天日。但无论是修身学习的世界,还是充满乐与忧的童年,赤子之心总会让我们在孤独修己时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新的心世界。每当我孤自一人看书写作时,脑中常会出现一个洁净无瑕的心世界,一个真正属于我、有我的天地的世界。赤子之心,无论处于何方,都能让它化为我思想的中转站,以及我内心中的一面大明镜,让普天之下的赤子们都可以成为朋友。孤独的赤子之心,无论是古是今,都是赤子们的静心创造自己心世界的钥匙。愿天下所有的赤子之心,都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5(706字)我用了一个月的

9、零碎时间看完了这本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我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

10、“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

11、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6(634字)在寒假里,我又进一步的了解了傅雷家书这本书籍。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傅雷家书整本书的内容都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字里行间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教导,都体现的浓浓的父爱。其中主要讲了傅雷在国外学习期间给儿子和弥拉写的书信内容。这些信是从1954年傅雷远赴波兰留学时开始写的,到1966年傅雷夫妇自尽。在这整整十二年间写了上百封信件给儿子,贯穿儿子留学,结婚生子的这几个人生重要阶段。也同时对儿子全方面的教育和认知。一封封书信中表达浓浓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让我明

12、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本书也对我有很深的感触,我的爸爸也经常是长时间出差在外,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每天为公司里的事担忧,白头发也是一根一根的增多。虽然我很心疼爸爸,但多少有些不理解,和爸爸的关系渐渐疏远。但我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虽然爸爸不善表达,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爱护我们,让我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理解了他们平日中的严厉和责骂声,包容了他们平日里的疏远。毕竟父爱如山,我们身后总是有一种力量去激励鼓励我们,更是无声、深沉的;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的情感总是能包容我们所有的任性,使我们总是感到爱的源流。总之,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的,往后的学习旅途虽漫漫,但一路上有你们

13、相伴,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片蓝天!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7(733字)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

14、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

15、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2023年傅雷家书读后感8(631字)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泓。我认为,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清净,清纯淡雅,而父爱则像是一副水墨画,深沉伟岸,博大无边。今天读了傅雷家书从一字一句中,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无时无刻不思念,每日每夜的担心,更少不了逐字逐句的教导。傅雷及夫人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傅聪,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立业。其中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这样一段话:“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恩德是傅聪的好朋友。恩德的眼睛肌肉十分弱,即使她好学、聪明,收获却大打折扣。于是傅聪母亲便写信让傅聪写一封信,以朋友的身份,给她一些精神上的帮助。可傅聪在来信里却责备自己太忙以至于无法写信。于是,便有了上文。这样诚恳的话语,是傅雷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