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976406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社会的发展,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具 有多元性,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又有中观的学校、家庭因素,遢有微观的个体因素,但无 论哪一层面因素,其影响路径都从宏观层而指向微观层面,表现为宏观与中观因素的综合通 过个体的参与动机影响参与意图,继而影响参与行为,或者作为其中的中介变量或第三变量 存在。因此,进一步明确未知因素对动机的作用路径、动机对意向的作用路径以及意向对行 为的作用路径就可以为揭示青少年体育参与逃避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解决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参与知而不行的问题,学者试图构建健康信念模型(HBY)、 转换理论模型(TTM

2、).社会认知理论(SCT)以及计划行为理论(TPB) 4大理论模型,众研究 表明,这些模型对于行为意向的预测解释能力较好,而对于行为本身的预测解释能力较差。 于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自我决定理论(SDT)o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自主需 要(need for autonomy)能力需要(need for competence)和归属需要(need for relatedness) 3种心理需求,它们是人类先天存在,并且是跨文化和情境的普遍存在,如果 社会环境能够满足3种需求则可以促进外部动机内化,容易形成内在目标定向1。为了更加 深入讨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eci Ryan2进一步将其

3、分为外部调行、内摄调行、认同调 节以及整合调节. 4个等级,并认为外部动机可以内化为内部动机。许多研究运用自我决定理 论对动机与意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决定动机可以显著预测行为意向3-6 还有研究表明,自我决定动机也可以直接预测锻炼行为7。但是也有研窕发现,内部动机并 不总是与积极的内部决策执行过程相对应,Wilson8对个体参与体育锻炼12周的研究发现, 认同调节与内部调节均可以预测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但是前者却优于后者。此外,还有部 分研究发现,摄入调行与活动强度存在正向关系,摄入调K水平越高者越倾向于参与剧烈运 动。HaggerChatzisarantisEG, 10认为,为

4、了实现心理需要的满足,动机目标需要被转换为 行为意向,这个过程是通过基本信念和个体性格实现的,而这正是TPB的先前变量,因此自 我决定动机需要将TPB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解变量,然而,有学者认为,TPB在解释与健康相 关的行为决策时存在缺陷,于是有研究将SDT与TPB进行了整合,发现自我决定动机(SDM) 可以经过TPB中的态度(AT)和个人行为控制感(PBC)间接预测行为意向4, 10,进一步 证实了 AT与PBC作为中介变量的存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主观规范(SN)并非SDM和意向 之间的中间变量,并认为造成与前述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差异4。尽管当 前关于SDT与TPB关系的研究

5、结论不尽一致,但是SDT通过TPB相关变量影响意向进而影响 行为的基本表述得到一致认可。上述相关理论的应用为揭示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锻炼促进策略 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当前研究仍无法回答人们为何逃避体育参与的问题,是由于 微观个体参与动因不足造成,还是由于宏观环境支持因素缺乏造成,还是二者同时的交互作 用造成的等诸多问题仍不得而知。苏煜11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逃避课外运动行为的 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自主支持感会降低学生参与运动的自我决定动机,从而导致 学生较低的参与意识,最终形成逃避行为,研究结论为了解大学生体育参与逃避行为提供了 参考。但是,该研窕所得相

6、关结论是基于心智成熟、各方面认知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不 适用中学生群体:另一方面,体育锻炼逃避模型仅纳入了自我决定动机,而未将计划行为理 论与其进行整合,在TPB相关变量已经被证实其作为SDT与意向、行为中介变量前提下,无 法对体育锻炼逃避行为形成路径进行更完整的阐述。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 设:(1)中学生群体存在体育锻炼逃避行为:(2)对于中学生群体,自主支持感会影响自我 决定动机,然后自我决定动机通过AT、SN以及PBC影响逃避意图并转化为逃避行为(PXTP 模型),自我效能感作为第3变量同时影响逃避意图与逃避行为。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

7、3所中学,共发放问卷500份,所有问卷采取现场发放 现场作答的形式,剔除无效问卷20份,剔除标准为中途停止答卷者、随意填写问卷者、关键 题项未作答或者未作答题项累计超过10个。共收集有效问卷480份,其中男生254名、女生 226名,各占样本男女总数的53%和的虬 年龄为(15.461. 75)岁。1. 2研究变量与量表1)锻炼自主支持感。锻炼自主支持感的测量采用了锻炼自主支持感量表(PASSES) 12,该量表由Deci Ryan运动气氛问卷(SCQ)改编而成。量表包含6个条目,采用Liker 7点式,范围从1 (完全不同意)到7 (完全同意)。对量表中的6个条目进行因素分析,抽取特征根大于

8、1的 因素1个,能够解释方差的60. 16% (KMO=0. 72, P0. 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二0. 82。2)动机与相对自主指数。动机的测量采用了 Guay13编制的动机量表。该量表由3个维度组成,分别为内部 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量表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范围从1 (完全不同意)到5 (完 全同意)。其中内部动机共有4个条目,对内部动机中的4个条目进行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1个,能够解释 方差的79.37% (KM0R.80, P0.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二0. 91。外部动机由3个分量表,共 10个条目组成,分别评价学生外部动机的认同调节、摄入调门和外在调节

9、。对外部动机的10 个条目进行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3个,总共解释方差的71. 88% (KM0=0. 87, P0. 01),认同调在、摄入调节和外在调节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 84、=0. 74、 二0.77。无动机共有3个条目,对无动机的3个条目进行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 1个,能够解释方差的80.87% (KMOR.73, P0. 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二0.88。根据Verlougne14、丁维维等15的研究,采用相对自主指数(RAI )作为自主性动机 的观察指标,计算公式为RAI二无动机(-3) +外部调节(-2) +内摄调节(-1) +认同调

10、节2+ 内部动机3,得分越高表明个体体育锻炼自主性越高。3)计划行为。计划行为中的态度、主观规范、主观行为控制感与逃避行为的测量均来源于4个量表分别由3个、2个、4个以及3个条目组成,量表均采用Likert 7 点计分,范围从1 (完全不同意)到7 (完全同意)。由于量表均来自于西方国家,为适应中 国文化背景,我国学者冯玉娟4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态度量表、主观规范量表、主观 行为控制感量表以及意图量表经因素分析显示,它们能够分别解释方差的82. 58%(=0. 75, P0. 01)、84. 70%(KM0=0. 75, P0. 01)、62. 66%(KM0=0. 74, P0, 01)

11、、74. 22%(KMO=O. 64, P0. 01), 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分别对4个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分 别为:0.92、=0.92、=0.81、=0.94、4)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采用R. Schwarzer17研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原量 表共有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范围从1 (完全不同意)到4 (完全同意)。本研 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简化为5个题目,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1个,能够解释方差的 70. 33% (KMO=O. 75, P0.0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5)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体育活动等级的测量采用

12、梁德清18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包含3个题目,分 别为强度、时间以及锻炼频率,每个维度有5个等级,强度和频率从等级1到等级5分别冲 为15分,时间从等级1到等级5分别计为。4分,3个维度的乘殖即为锻炼量。该量表 已被广泛应用于身体锻炼活动与健康促进领域内,其效度、信度经过反复检验,本研究未再 进行检验。运动量的评定标准为:43分代表大运动量,19分为小运动量,介于大运动量与小运动量 之间代表中运动量。根据运动量计算方法,凡是低于19分的个体,几乎不参与体育锻炼,即 便参与也仅是强度极小活动或锻炼时间非常短,亦或锻炼频率低于每周1次,因此,本研究 将运动量19分个体定义为体育锻炼逃避个体,2

13、0分者定义为坚持体育锻炼个体。1. 3数据处理采用描述统计与频数统计对逃避体育锻炼者与坚持体育锻炼者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独立 样本t检验对逃避体育锻炼者与坚持体育锻炼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逃避体育锻炼群体内 的男性与女性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层回归方法分析自主支持、相对自主 指数、计划行为3指标等对逃避意图、逃避行为的影响程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多群组 分析方法检验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软件分别为SPSS20.0、AM0S17.0, 确定显著性水平为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0.01。2结果与分析2.1逃避锻炼者与坚持锻炼者基本描述统计对样本进行初步统计发现,逃避

14、者占总人数的52. 10船其中女生比例占逃避群体的56. 4%, 高于男生。对于逃避锻炼群体,运动强度选择轻微运动强度的为33. 20%,选择高强度运动的 仅10%;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参与运动或选择10 min以下的占10. 8%, 20 min以下的达到44. 0%,每次运动超过30 min的仅9. 6%;运动频率,1个月仅锻炼1次甚至不锻炼的为9. 6%, 1个月23次的占24. 4乐每周锻炼不足2次的达到84. 4乐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仅占15. 6%o 可见,对于逃避体育锻炼者无论是运动强度选择,还是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或是体育锻炼频 率上都表现不足,主要表现为不参与或偶发性参与,即使偶

15、尔参与运动的个体,其锻炼持续 时间也较短。本研究对体育锻炼行为逃避者与坚持者在自主支持、动机、计划行为、意图以及行为等 方面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1),结果显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态度、主观规范、行 为控制、自主支持、自我效能、逃避意图以及活动等级在两类群体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 且除外部调节、自主支持两个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ODo尤其在活 动等级上差异巨大,坚持者可以达到43. 12,而逃避者仅为8.91。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了,中 学生群体不仅存在逃避体育锻炼意图,而且也存在逃避行为,并且在自我决定动机、计划行 为、自我效能、自主支持等相关指标上表现出

16、差异性,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体育锻炼逃避的 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观察逃避体育锻炼群体的特征,对该群体内男生与女生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 析,研究发现,在逃避群体内,男逃避者与女逃避者只在外部调节、无动机以及主观规范上 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在外部调节和无动机上高于女性,女性在主观规范上高 于男性。研究结果提示,男性逃避锻炼者与女性逃避锻炼者的成因与形成路径可能存在差异。2.2 自主支持、自我决定动机、自我效能、计划行为与逃避意向、逃避行为的关系为了初步探索各变量与逃避意图、逃避行为的关系,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2),结果 显示,除自主支持外,自我决定动机、自我效能以及计划行为等相关变量均与逃避意图存在 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与主观规范、行为控制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内部动机、认同调节、 摄入调节等动机变量,说明计划行为两个指标与自我决定动机3个指标对逃避体育行为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