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9760568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祖辈们有爱心,对幼儿十分喜爱,又有抚养与教育孩子多年的实际经验。祖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能给孩子愉快、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祖辈们的教育方式的优势,我们不可忽视。但是,我们也要承认,祖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也有负面影响。一、目前祖辈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1.溺爱易使幼儿自私任性。祖辈们格外疼爱孩子,往往会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孩子。同时由于面对的是隔辈人都是独生子女,老人怕照顾不好,若出差错,儿女们责怪,于是更加凡事都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这样就使孩子们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就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

2、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谁都要听他的,稍不合心意就哭闹。每遇到这样情况,祖辈们又怕孩子哭坏了,就百般哄劝。孩子就会觉得这样发脾气的任性行为可以达到目的,于是有机会就会发脾气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非分要求。2.扼制幼儿独立能力与自信心发展。有些祖辈们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情。如孩子把玩具乱扔一地时,老人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整理;吃饭时,还需要大人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老人就会怕他摔倒,会抱着他上下楼梯等现象,使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不用去独立思考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动作发展缓慢,独立性生活能力差,增加对家长的依赖。3.教育意识缺乏和方法不当,影响幼儿创新

3、个性发展。老人的思想观念相对传统,不太容易接受现在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跟不上社会发展观念更新的脚步。因此,在同幼儿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创造性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对于幼儿出现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加以阻止。如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个完整的小汽车时,祖辈就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在老人观念中,一个好端端的小汽车是不可以被“破坏”,认为这样破坏是不良行为,而对于幼儿来说,这正是他们探究事物的表现及创新行为的尝试。4.祖辈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与同伴发生纠纷时,祖辈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个人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保证孩子“不吃亏”。

4、祖辈“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幼儿以后形成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也是对幼儿的溺爱与放任,从而影响了幼儿各方面心理发展。二、改善祖辈教育方式的对策建议1.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祖辈们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聊天的形式主动和祖辈沟通,向他们传递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可以通过举实例的教育方法(如隔壁邻居的小孩自己可以动手吃饭,不用大人喂饭;还有在和小朋友玩完玩具后自己可以收拾玩具,不需要大人在后面帮收拾等等),可以说说身边周围能看到的事情,通过聊天形式与祖辈们聊聊,这样的信息传递老人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祖辈们就会经过对比,意识到不能过分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要给予孩子自由动手的机会。2.遇到不同教育主张时

5、,通过单独交谈达成共识。要讲究和长辈沟通的态度,遇到不同教育主张时要把握分寸,善于就事论事,得到祖辈的支持和认可。遇到孩子不讲道理乱发脾气时,若祖辈一味迁就原则性问题,父母就要回避孩子,寻找机会和祖辈单独的交谈,把自己的看法阐述出来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教育方式,这样做只是想和老人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同时也要认真的听取祖辈们的教育感想。3.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针对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肯定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幼儿身上的新出现的问题,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父母可以向祖辈们提供一些现代育儿的书籍、周刊、书报等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给老人们阅读。4、幼儿园与社区联合,组织祖孙同乐活动。社区的图书室、活动室能有一些指导隔代教育图书,电视、影碟共老人们阅读,观看。老人们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教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同时,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祖辈的疼爱,严格要求自己让祖辈放心满意。总之,祖辈和孩子父母之间要互相理解,经常沟通,年轻的父母要向长辈传达现代育儿的观念和知识,而祖父母也要勇于吸收新知识,双方再教育上达成共识,才能为孩子的家庭教育扎下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