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960517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目前就读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朗读教学入手,培养兴趣,诱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天地,从而乐学、好学,全面发展。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虽能重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但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注重讲解、分析,学生读课文只是追求背过而已,朗读被忽略了。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被弱化的具体表现1 没有将朗读真正贯穿于语文课堂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我们要通过读而且是多读,读出味儿来,从而与

2、作者建立感情交流,达到共鸣。目前技工学生朗读能力较差,不管是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寓言童话,还是令人伤感、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时基本上是毫无表情,这怎么能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呢?此外,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朗读方式大多是全班齐读、小组朗读,极少听到教师的示范朗读和有针对性的指名朗读,形式过于枯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内,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几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来去匆匆,这是表明,教师把朗读当成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了。2没有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黄金时间,利用这一宝贵时间多读多背,不仅有助于学生较好地锻炼记忆力,巩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

3、学生的个人精神。因此,早读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目前技校早读时间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抄作业,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扫地,有的在吃早餐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因此,急需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配合,明确每天早读的任务,选好领读的同学,积极有效地组织好早读,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间让学生多读点书,培养学生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3缺乏有效的朗读训练指导相当多的技校学生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较重,普通话不标准,学生朗读时不能达到句读清晰,通顺流畅,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的要求。有的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过多的朗读会占用

4、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讲为主,而且一讲到底。这样一来,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兴趣和热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有些教师的指导只停留在读准字音,不多读、不漏读、回读等层次上,只让学生在课堂上泛泛地读,没有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没对语速、语调、感情等做具体的规范的指导,这样乏而无力的教学会让学生不得法地读。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存在两方面的现象:一是“放得太开”,如“请同学们读出高兴的语气”。殊不知这“高兴”可以是轻松的、喜悦的,也可以是兴奋的、抒怀的,教师不加任何指导,还美其名曰“孩子读出了个性,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二是“收得太拢”,如教师在

5、句子中标出重点的、停顿的地方及语气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在解读这些标记符号后把文章读好。虽然学生的朗读有了起色,但这种“读好”仅仅是学生在语音形式上对教师的模仿,缺乏内心的情感体验。它缺失的是学生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揣摩感情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十分生硬地移植给学生。二 加强朗读教学的具体方法教育家指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为了落实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 教师示范朗读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

6、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段话道出了朗读的实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地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自己的语感。然而要学生真心读书,教师首先要施以饱满的语感示范朗读,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声音代表着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更代表着人的自信心。例如,面对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有位教师合上书本,离开讲台,送上一首声情并茂的致橡树,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学生胃口被吊了起来,纷纷打开书本,认真地读起来。这里的范读,指的是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朗读,学生体会后模仿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艺术,还要掌握说话技巧。语文是心灵的学科,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范读是

7、相当重要的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朗读,让他们产生对朗读文本的向往。教师示范朗读时,应该做到声音洪亮,咬字清晰,发音准确规范,语速快慢适宜,语调自然,加上适当的身体表情语言,给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成功的范读,能使学生不知不觉间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极容易从教师范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教师的崇拜,进而积极地想去模仿,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语速、语感去朗读。教师在范读中能“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有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朗读愿望。例如,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笔者先示范朗读,随着激情澎湃地朗读,学生都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广阔的意境中去,他们

8、受到了感染,朗读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诗歌的境界中去了,范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第一,正确地朗读,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即发音清楚准确,不多读、不漏读、不回读。只有正确的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要克服方言影响,让学生掌握准确发音,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才能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第二,有感情地朗读。冰心说:“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诗人般的激情,要让学生动情动心,首先,教师先要入情入境,动情动心。只有充满情感去读,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在诵读中,师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情感便产生了共鸣,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融入。在教学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他们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悟的双重感情色彩,需要师生逐句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功立业的奋发之志,却又涌动失意之苦,难言之隐的无奈之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悟和释怀,理解词人陷入矛盾中既洒脱又无奈的双重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