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959507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咏月诗词三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课案(教师用)备课人 秦竞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二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熟读成诵。三学习重点与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设想课前认真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并熟读成诵。六授课时间:一课时七导学过程(

2、一).导入“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三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导学1.知识结构()作者及写作背景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年月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掌握一些词语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3、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q):鸟停在树上。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绮:念q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赏析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

4、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水调歌头赏析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但愿我们岁岁平安

5、,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愿。(三)总结: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从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强品味。朗读时要处理好语速、语调、语气,试着读出作者在其中的意味。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也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课后还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咏月名句背一背。二.质疑提问十五夜望月1“冷露”一词中的“冷”怎么理解?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水调歌头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

6、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三检测评价(一)十五夜望月“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二)水调歌头1注音树栖()鸦宫阙()琼()楼玉宇无眠()绮()婵()娟根据词的上阕,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上宫阙”的美景。(字左右)试着各用个字归纳上下阕的主要内容: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你能说说此句表达了苏轼的什么感情吗?(提示:参考书下

7、注释思考,这种感情难道仅仅是对子由一人的吗?)5试一试,填出下列诗句。海上升明月,。(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可怜九月初三日, 。(唐白居易暮江吟)犁花院落溶溶月,。(宋晏殊寓意)(三)我的思念是圆的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布置作业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理由。课后收集一些咏月名句。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学习目标】: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三首诗词的韵味。反复诵读,感知三首诗词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能快速会背前两首诗词。【学习重

8、难点】:感情诵读,读出韵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三首诗词内容的理解【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相关信息及写作本诗词背景十五夜望月选自 ,作者 , 代诗人。水调歌头是 名,是宋代词人的一首 兼 的抒情之作。作于 年 节,当时作者与其弟 已经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 , 代诗人,原名 。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解释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填写相关词句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色,用“ ”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

9、名句“ ,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中。诗中暗写诗人望月,点题的诗句是:“ ”。明点望月,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范围的诗句是:“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不正面直接抒情而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表现得蕴藉深沉。尾句中“ ”字用的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水调歌头中,“ , , 。”“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把无形的 说成是有形的 。可见作者对亲朋团聚的渴盼。【互动探究】自由朗读,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三首诗所展现的情景。十五夜望月描绘的情景是:水调歌头描

10、绘的情景是:我的思念是圆的描绘的情景是:就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三首诗词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并通过对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的把握读给同学听。同位互读、互评。你最喜欢哪一首?简述你的理由。【拓展延伸】比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有感情的背诵上来。比比看,搜集中秋咏月诗词谁最多。如有兴趣,不妨自己作一首。【巩固练习】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诗句十五夜望月中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诗人推己及人,用委婉语气抒发对月怀远情思的诗句是:“ , ”。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回想起什么?”结合前两首诗词,你会想到的诗句是:“ , ”“ , ,

11、。”水调歌头中能阐述人月无常自然常理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简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至少写出两句咏月名句和作者、出处。阅读水调歌头,回答下面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秋之夜,词人为何久久不能入眠?“不应有恨”的“恨”是什么意思?“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