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958937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校分离,确保出版物质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校分离 ,确保出版物质量摘要 本文论述了编辑与校对环节中,从工作具体对 象到绩效评价标准以及制度程序方面存在的差异,指出编校 保持分离但又必须合作,才能提高出版物整体质量。关键词 审读 校读 出版物质量书刊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两道防线。第一道是由编辑把 关,编辑以作者原稿为基础,审读加工,清除书稿中的各类 差错。 第二道由校对把守, 通过“校异同”,消灭排版错漏, 保证编辑发排文本不错、 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 再通过“校 是非”,发现并协助编辑改正编辑发排文本中遗留的差错。 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现在很多出版社采取编校 合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书刊质量下降。因为没有严格的 校对流程,

2、就会出现错别字率高的可能。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 “术业有专攻” ,编辑审读和 校对校读是两门学问。编校合一之所以行不通,其根本原因 正在于此。以下笔者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剖析二者之间的不同, 并论述只有编校分离才能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审读与校读着眼点不同从编辑加工与校对“校是非”对比来看,可以发现两者 无论是思维、着眼点、心理感知上均有很大差异。编辑在进行加工过程中,主要凭着一种特有的编辑眼光, 审视书稿结构的科学性、完整性,内容表述的准确性,体现 一种综合多维的思维方法。而在加工过程中的着眼点往往是 面和线,也就是着眼于问题的展开和概念的表述,即阅读时 往往是整段或者是整个意群的阅读。编辑加工过

3、程中的心理 感知更多的是一种认同的欣赏。而校对在“校异同”过程中,主要采用对比联想和用 “校 异同”以定是非的思维方法, 凭着校对者自身“智化”和“内 化”了的各种杂学知识而形成的“他书”,通过对书稿的潜在把握,贯通上下文,进行各种知识表述的类比,图、表的 类比,公式符号的类比,由某处概念联想到另一处表述,由 目录、索引联想到正文。上下文同一事件、人名、地点、时 间的对比,等等。校对在“校是非”过程中的着眼点往往是 点和线。校对是最后的把关环节,应强化校对的质量意识和对读 者负责意识。鉴于校对工序所处的位置,应从职能上明确校 对对编辑有监督检查的功能,以及对书稿的最后完善的功能。 这样能发挥校

4、对的潜力,又能鼓励校对挖掘编辑死角,发掘 出编辑加工中的盲点。这既是提高校对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又是对编辑专业化水平的促进。实行编校分离,这是符合多 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的。反之,若编校由一人担任,就会失 去制约,疏于防备,导致质量下降。二、审读与校读绩效评价标准不同编辑审读绩效的评价标准,首先是书稿取舍决定的正误。 书稿取舍决定,是图书出版最重要的决定。如果决定失误, 或者扼杀了优秀图书,或者让平庸、劣质图书出笼,都会对 社会造成损害。所以,编辑审读对于出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 用。校对校读绩效的评价标准,是图书成品的差错率。校对 作为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负有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 出版之前的使命

5、。校对处在前承编辑工作、后启印制出版这 样的特殊环节,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来弥补,而校 对工作的失检,则无可挽回地成了图书成品中的差错。有些 内容优秀的图书, 由于差错率超过 110000,不但失去参评 优秀图书的资格,还必须从市场全部收回,造成信誉和经济 的损失。这就是说,编辑对书稿取舍的决定的正确性,还需 要通过校对改错才能进一步实现。所以说,编辑审读和校对 校读,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审读与校读的制度程序不同编辑审读强调“慎”,要求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审慎 取舍。校对校读强调“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 字之微”。因为强调“慎”,编辑审读书稿,要坚持“三审制”

6、。“三 审”是三级审读,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 辑终审的三级审读。初审后,要对书稿做出全面评价,并提 出取舍建议。复审的任务是对初审的判断和建议做出分析, 表明复审的取舍意见。终审要对初审、复审的意见表态,并 做出最终取舍决定。三级审读,是为了保证对书稿价值判断 和取舍决定的正确。校对校读强调“细”,所以要坚持“三校一读”制度。“三 校”跟“三审”不一样,不是三级校对,而是三个校次。这 是因为书稿和校样出错的多样性和隐蔽性,使得“校书如扫 落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过多次改版和校对。另外,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后随着光、电、磁作 为信息载体的广泛应用,必将会给出版业

7、带来新的变革和发 展,编辑、校对工作作业流程也将基本上无纸化。编辑、校 对将分别通过计算机完成对书稿的编校;同时,校对还有校 对软件支持下进行的计算机自动校对。但是,在可以预见的 将来,计算机自动校对并不能代替人工校对;因为校对软件 的知识库容量有限、缺乏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校对只有在 校对人员富有创造性的操作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只有 校对人员的参与,校对软件才得以不断完善,这也为校对的 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图书的编校质量,就不能 简单的编校合一,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对的专业化,并给 校对注入新的内容,这样才符合效率优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 要求。现代出版,出书品种日益增多,出书周期却日益缩短, 因此对编辑和校对的重视,建立起独立的编校流程,这是非 常必要的。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够更专心致力于图书策划和 内容加工方面,校对也才能真正发挥校对工作特有的功能, 才能让那些好的创意形成品质更高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