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957959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课堂玩手机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你能hold住手机吗? 以xxx大学xx学院学生课堂玩手机调查为例班级:成员:ppt制作组: 材料收集组: 照片拍摄组:资料整理组: 文字编辑组:指导教师:一目的和宗旨:当今社会手机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为大学生生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为他们的成材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想要通过本次对大学生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来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的依赖原因,另一方面来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解有效保障。所以,为了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及惊醒我们自己以和所有在

2、校大学生,同时帮助大家认识到上课玩手机的严重性和恶劣性,本小组进行了本次调查。二调查方式:1.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为在校xx学院的学生)随机抽取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为88份,有效率为88%,然后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2.现场提问调查:(主要对象为xx学院在校教师)对体育学院教师进行现场提问,对老师所发表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三调查内容:1.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消费和普及也日益随之变大,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主要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众的重要

3、消费群体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每人一部智能手机,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将手机的作用发挥到淋淋尽致的水平。目前,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都相对宽松,对手机的使用并没有过多限制,老师干预和制约学生的活动也少了,并且,很多大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没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许多大学生也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不但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玩手机,而且部分大学生还可以埋头苦干的玩一节课,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更有的在课堂上接打电话,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且呈上升趋势,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介,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但是大

4、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而且对正常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与个性心理等方面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现象,本小组展开了实际调查,并做出了数据统计和分析。2. 调查问卷分析:(1)从学生角度(问卷)分析:根据我们对“你会花多少时间在课堂上?”的调查结果统计: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象确实是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同学课堂都会玩手机,并且值得关注的是:统计结果显示课堂玩手机时间在半节课以上的同学居然占了71%,半节课的有20%,而只有9%的同学在半节课以下。由此可以分析出大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根据我们对于”你一般在课堂使

5、用手机的用途?”的统计结果显示:有53%的同学使用手机都是用来QQ微信聊天以及刷微博,20%的同学用来玩游戏,还有10%的同学用来看新闻和看电视,由此可以分析出,当代大学生没有对自己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并缺乏自控力。对于“你上课玩手机会感到愧疚吗”的数据统计:有47%的大学生表示感到愧疚,23.5%的认为十分愧疚,6%的同学认为没有,还有23.5%的同学认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上课玩手机是有感愧疚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没有意识到上课玩手机的坏处。.根据对“致使你课堂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数据分析出:有55%的同学认为是上课内容太枯燥,28%的同学表示为

6、上课太无聊,用来打发时间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完全没有重视课堂纪律以及课堂学习。根据对如果课堂上要求将手闭关机30分钟,你是否愿意?的分析结果得出:值得关注的是竟然有40%的同学表示不同意,2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仅有32%的同学表示愿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呈度日趋上升,可以说是患上了严重的手机癌。同时,我们在整理分析问卷时发现,不同的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比例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也向同学们调查了他们上什么课玩手机。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同学们玩手机的课程主要集中在选修课和公共课,对于专业课玩的相对较少,由此可以推测,一些专业课学习压力较大,因而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7、。而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调查结果分析出:a.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去干什么而玩手机;b.学校的一些课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吸引力比较枯燥;c.很多同学认为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讲课方式不幽默,大多都是照本宣科。(2) 从教师角度分析:根据我们对体育学院教师对于课堂学生玩手机现象的看法的现场采访调查中,其中xx老师给我们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回答:一是从教师的角度看: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对管理者的不认同。二是从学生角度看:是没有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手机的内容与学习无关,浪费自己的上课学习时间。同时,我们还采访了本班辅导员,并在辅导员在采访中还回答了我们两个问题:辅导员对现

8、如今大学生都被手机“绑架”这一现象作出了回答:他认为“现如今科技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基本靠手机,手机也是人们了解世事新闻的重要途径,所以手机不仅给大学生带了便捷,同时不仅仅绑架了大学生。” 辅导员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玩手机的原因作出回答:“现在大学生学习压力没有高中紧张,学生大多数以轻松的学习状态来上课,而手机则成为他们消遣时间的重要方式。”辅导员以班级管理者的身份对如何制止这一现象作出回答:“如果发现学生课堂玩手机,首先会没收手机,没收时间是一个星期,但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联系都是靠手机,所以也不会没收太长时间,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得出,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确实

9、很普遍很严重,但又是无法杜绝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合理利用手机,不能让手机绑架了我们。四改善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涌入校园,如何对待它们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很难做到,倒不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并如何利用好手机这把双刃剑。就此我们小组提出了一些建议:1. 从学生角度:(1) .上课我们试着不带手机,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带了手机还控制不住要玩的依赖心理。(2).同学,舍友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制力,还可以无形之中增进同学和舍友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3).选课时尽量选自己感兴趣的课,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课堂玩手机,还可以提高自己课堂的学习质量和效

10、率。(4).必须要增强自我的控制力和自制力,多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2. 从学校角度:(1)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课堂上手机的使用,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结合的原则,要求任课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给予制止与教育,在教师,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开展“不讲手机带入课堂,”“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等倡议活动,净化课堂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2).正确引导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教育“宜疏不宜堵”,关键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育

11、德水平,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3).积极倡导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与态度,老师应增加其上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上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兴趣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老师还应该对自己课堂上存在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劝阻,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减少学生课上玩手机的现象。3. 从班级管理角度:(1)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在课后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例如,设立关手机日,倡导文明使用手机论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2)正确规范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以

12、及未来规划,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不能将时间浪费在漫无目的的网络世界,游戏世界。五调查总结:1. 通过这次展开的问卷调查,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确实很普遍。但是,手机就好似一把双刃剑,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发挥最大优势,但如果不合理使用就会使人误入歧途,失去自我。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我们的学习工具,娱乐工具,但绝不能依赖手机,更不能被手机所“绑架”。2. 通过此次调查活动还让我们体会到了集体作用的强大,收获了团结的力量。只有小组成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就本次调查活动而言,我们在抽样以及调查人数上会有些局限,不能更具体,更全面的进行调查,这势必会对调查结果有所影响。3.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调查,我们在协调,配合,方法等方面都有所进步,这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也一定都会有所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