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95729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与现代建筑语言的比较阅读摘要本文通过对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赛维的现代建筑语 言的比较阅读,分析两者的异中之同,即对以理性、几何形、比例、秩序和等 级为特征的柏拉图式建筑观的扬弃和对“复杂性”、“矛盾性”或“不协调性” 的肯定。但也指出这种相似背后的同中之异,这就是多元论、非决定论与一元论、 决定论的差别。而对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关注,又成为两人研究的共同延伸方向。关键词柏拉图式建筑观,复杂性,矛盾性,不协调性,一元论,多元论,没 有建筑师的建筑大多数评论认为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后现代古典 主义或文脉主义的开山之作,而布鲁诺赛维的现代建筑语言却重在捍卫

2、现 代主义、尤其是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但是,如果不简单地从风格流派 分类角度审视,而把这两本书都看作是对特定时代建筑学和建筑师所面临的问题 的回应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迥异的价值观背后两者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而 这些相似之处所具有的微妙差别却体现出两者更本质的差异。这些同中之异和异 中之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建筑发展的价值观和方向。1. 对柏拉图式建筑观的扬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是一种表象,而清晰、有规律、 有秩序的理念世界才是本质。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并于17世纪在法国 得到充实和完善的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体系受到柏拉图这个思想的深刻影响。对理 性、几何形、

3、比例、秩序和等级的重视成为其突出的特色。现代主义突破了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体系中,建筑形式本身不依赖其他要素而 可以独立存在的自足性,而在现代主义重建的建筑理论体系使建筑的功能、形式 和技术等诸要素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评判体系。但出于对折衷主义过分重视装饰 的回应,现代主义的先驱者重新提倡理性、提倡“少就是多”和简单几何形式, 再次回到了柏拉图式的价值观念。现代主义在MOMA的一次展览之后进入美国,在这次展览上,其被解释为一 种叫做“国际式”的建筑风格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成为世界建筑领域 的主流。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与早期现代主义相比,少了激进的、革命的话语 姿态,多了对现代主义要素之间本来不

4、十分确定的关系的重新稳定化和规则化。 功能分析的简单线性理性主义和柏拉图式建筑观几乎成了 “国际式”建筑至高 无上的戒律。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出版于1966年,现代建筑语言意大利文版 出版于1973年。1上述的一切构成了两本书出版的共同背景,也是两本书所面 对的共同问题。文丘里的矛头直接针对的就是现代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柏拉图式色彩。他用宣 言式的语气声称:“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主张明显的统一。” “我喜欢两 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我喜欢黑白或者灰而不喜欢非黑即白。” 2接下来,文丘里用世界本身的复杂性作为对其上述论点的佐证,引用保 罗鲁道夫的话来解释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名言的“少就是多”:“密斯之所

5、以能 设计诸多奇妙的建筑,这是因为他忽视了建筑的许多方面。如果他试图解决再多 一点问题,就会使他的建筑变得软弱无力。” 3这里可以看出经典现代主义中 所包含的柏拉图式建筑观的成分与其声称的功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赛维也发现了这些。赛维总结的现代建筑语言的七条原则,第一条原则 “按照功能进行设计”所针对的主要不是装饰主义、象征主义,而是古典主义以 及被作者称为“伪现代主义”的,讲究比例、秩序、等级的并以此来限制对功能 的复杂性进行充分表达的建筑。他意图通过对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功能主义的绝对 化,以功能本身的复杂性来对抗古典建筑理论体系和经典现代主义中柏拉图式建 筑观的成分。4所以,两者的论述起点基本

6、一致,都从对柏拉图式建筑观的扬弃开始。两者 的差异在于,文丘里重点批判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这一成分,并以此作为对现代主 义经典原则全面批判的起点;而赛维则将柏拉图式建筑观理解为古典建筑语言的 核心以及其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残余。这种差异在后面的展开论述中变得更加明 显。2. 不协调性:妥协或控制无论文丘里还是赛维,在对柏拉图式建筑观扬弃的同时,也对以唯美或主观 表现主义为基本出发点的“复杂”进行了批判。赛维从功能性原则导出的现代建 筑语言的第二条原则就是“非对称性与不协调性”,而文丘里从复杂性更进一步 地导出“矛盾性”的概念,并从“两者兼顾”、“双重功能”、“矛盾共存”几 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描

7、述。赛维的“不协调性”看起来与文丘里的“矛盾性”很相似,而且两者所举的 例证也有所重合,虽然分析的角度不同。两者看来都在试图概括一种缺乏一目了 然的秩序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从欧洲中世纪自由而不规则的传统城市或聚落中, 从各种自发形成的建筑群中都能够找到。然而,在这种相似的主张背后,两者的 差异却也清晰的显露出来。文丘里相信影响一个建筑形式的因素本身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形式自身的要 求外,功能、技术、外部条件、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形态等复杂因素最终都在建筑 的形式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所以,一个建筑的形式不仅不是古典主义理论体系 所表述的,只依靠对形式自身的把握,而不需要参照其他因素即可自圆其说;甚 全

8、也不能如现代主义理论体系所设定的,在有限的几个参量相互作用基础上实现 其自身的完形,从而保证形式自身的可把握。在摈弃了 “少就是多”这种为保证 形式的可把握性,而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人为简化的策略之后,形式便成为错综 复杂的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互相妥协的最终结果。这些因素可以有大有小、有 强有弱,但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完全控制并左右建筑形式自身。其对“两者兼 顾”、“双重功能”、“矛盾共存”等状态的描述就是对建筑形式的这种存在形 态的几个具体例证。而赛维由于将功能原则作为现代建筑语言压倒一切的第一原则,所以,其主 张的“不协调性”、“三维反透视”便成为了在一种强有力的有序思路控制下的 表面的复杂

9、和无序。由于功能原则的杠杆和传导作用,这种表面的复杂和无序成 为对功能的具体内容一一生活本身复杂和无序的直接而精确地反映。应该说,赛维的建筑“按功能进行设计”,精确反映功能所承载的生活本身 的复杂和无序,能否实现和是否必要都是有疑问的。对于建筑的存在时间来说, 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快得多。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对 传统城市或聚落中建筑功能的改变和传承进行了分析,认为类型本身比“幼稚功 能主义”的设计有更大的适应性。5而当代城市正如雷姆库哈斯的颠狂的 纽约所描述的:“即使建筑的最轻浮的分支也与大都会的不稳定性不能相 容。” 6用建筑的复杂精确对应功能所承载的生活的复杂,结果往往是对生

10、活 本身的可变性、不稳定性的适应出现偏差。既然赛维主张的“不协调性”处在功能原则的支配之下,其表面的无序实际 上也是经典现代主义理论体系所设定的、在功能的确定参量的绝对支配和其他有 限参量的参与下,通过清晰、理性的有序过程得出的复杂性的结果。而赛维的现 代建筑语言的其他几个原则,主要表达了功能原则起作用的方式。传统设计方法 所设定的城市、秩序等很多参量,被赛维称为古典主义的建筑语言而成为摈弃的 对象。而文丘里的书重点在于描述“复杂性和矛盾性”所处的各种状态。在他看来, 功能原则与其他原则一一如古典主义的轴线、对称,城市文脉的影响,以致装饰、 象征等需求一一同样起作用,各种即使矛盾的要素也在同一

11、时空共存,不存在选 择什么和摈弃什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赛维的结论是一元论和决定论的,而 文丘里则是多元论和非决定论的。3. 对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共同关注1972年,文丘里与几位合作者共同出版了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在这本 书中,作者考察了依托于商业的需要而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发性特点的 城市拉斯维加斯,并探讨这种自发性形成的建筑形式的活力的根源。在书的开头, 作者写道:“我们要为了前进而先回顾历史与传统,要为了上升而先向下看,而 有节制的评判能使以后的评判更理性,这是向万物学习的方法。” 7应该说这不是一本客观的考察报告。文丘里等人更像是已经预设了结论而到 那里寻找答案。这本书重点讨论的

12、是建筑中的象征主义,但其观点和主张处处表 现出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脉相承的特点。而赛维在现代建筑语言的开头就引用了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零度 写作”的观念8;在书的结语中,作者呼吁研究史前史和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并从中得到对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启示:“这是一个在系统化的基础上促使在艺术 和批评之间进行对话的事情。这个对话需要活力和勇气,重温史前史和历史使我 们能够用现代建筑语言读和写。” 9在相应的插图中,耐人寻味地配了一幅拉斯维加斯夜景的插图,插图的一小 段说明文字称其为“文化倒退到最低点的惊人之例”。而书中相对应的文字是这 么写的:“用罗兰巴塞斯(今通译罗兰巴特)的话说,退回到文化的零点,

13、 并试图使它的作品适合大众的口味。这种嬉皮士的行为充满着矛盾和幻想, 然而却是健康的。诚然,每一次建筑革命都是从对官方法规的反抗并把它降到最 低点来开始的。10现代建筑语言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之后出版,如果两人不是不约而 同,我倒更愿意相信,赛维在这里表达的,是对文丘里的工作有保留的肯定。对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关注,成为两人研究的共同延伸方向。当然,两人迥异的价 值观决定了他们从同一个对象那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同中有异,或者异中有同的。2007-7-2注释及参考文献1 资料来源:http:/www.fondazionebrunozevi.it/profilo/pubbl/pubblicazioni

14、.htmlo2 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P16o3 同上。4 布鲁诺赛维著,席云平、王虹译,现代建筑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6,PP. 7-13o5 阿尔多罗西著,黄士钧译,城市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o6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Press.D,1978.(采用万小梅译文。译文出处:普通城市,从欧洲到亚洲S,M,L,XL,万小梅,2000,穿越建筑史网站,http:/leon- 罗伯特文丘里、丹尼丝斯科特布朗、史蒂文艾泽努尔著,向拉斯 维加斯学习,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P3o8 同4, P7o原译文人名译为罗兰巴塞斯,观点译为“从零写起”。本文参 考学术界对人名及观点的通译修改。9 同 4,P210o10 同4,P204,图片及说明见P20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