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57174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一、适用范围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市学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管控、报告编制。二、规范性文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5.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6.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指南、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安全工作指南;7.省安全生产条例;8.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9.省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暂行办法;10.校车安全管理条例;1

2、1.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12.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13.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14.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15. 教育系统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三、术语与定义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及程度。2.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管理等的总称。风险点有时亦称风险源,如厨房、液化气罐、热水器、配电室、楼梯、制度、安全教育等。3.风险点的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辨识,就是合理地利用

3、相关手段达到识别风险产生的根源从而为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奠定基础。风险因素就是危险,风险事件就是事故,安全风险的辨识其实就是危险辨识。通过危险辨识,找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评价其性质及风险的大小,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自身能力水平决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对风险事件可能造成师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大小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进行量化的工作。即安全风险评估就是确定风险值的大小。安全风险的大小一般用风险等级表示,风险值越大风险等级越高。5.风险分级: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4、。6.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设施设备、管理程序等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潜在的危险性和有害性,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7.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四、学校安全风险点

5、辨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学校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须根据学校的特性、特点明确风险辨识的目的,风险辨识的范围与过程须根据辨识的目的而定,设定风险辨识的范围是首要任务。(一)辨识范围校园及周边一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学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进入校园的人员;2.校园内各类设施设备、车辆、物品等;3.在建工程项目,包括施工管理、操作行为、施工设备;4.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5.学校的管理及安全教育;6.校园周边环境;7.其它应纳入辨识的风险因素。(二)辨识内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应依据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中明确的组

6、织领导与安保队伍、人防物防技防、校园周边环境、校门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校舍安全、食堂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学生管理与安全教育、教职员工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十三个类别,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安全教育因素等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风险的根源和性质。(三)辨识方法风险辨识方法是根据学校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人员等特点,参考学校安全风险清单,查找风险点、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1.在识别危险因素时,可采用以下方式:(1)识别每一步骤中危险因素和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2)在现场观察整个管理过程;(3)与相关人员交谈并讨论研究;(4)运用自己

7、对这方面工作的专业知识、个人经历;(5)与有关安全专家探讨;(6)与有关的安全规程对比;(7)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2.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询问、座谈法对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从指出的危险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2)查阅有关记录查阅单位的事故、隐患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3)现场观察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了职业安全法规、标准。(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单位、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学校存在的危险源。(5)安全检

8、查表(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学校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6)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四)风险可能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类别及后果风险可能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类别,包括暴力伤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治安案件、触电、火灾、爆炸、溺水、溃坝、倒塌、中毒、诈骗、摔伤、踩踏、投毒、打架斗殴等。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破坏教育教学秩序、影响

9、安全稳定。(五)风险辨识的步骤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起点,涉及到不同设施设备、管理活动、不同人员在不同状态下的危险及场所内的相关人员等内容,辨识的基本步骤是:1.成立风险辨识工作小组,明确组成人员;2.确定风险辨识的区域、管理活动、人员;3.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4.分析各个区域、管理活动、人员的危险性;5.将存在危险的区域、活动、人员进行分解为基本单元;6.选择正确的辨识方法对每个单元进行风险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及成因);7.风险分类与评价;8.定期检查和更新。五、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准则学校在完成风险辨识后,应制定适合本校的风险评估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在进

10、行风险评估时,应从人、财产、环境和管理等方面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估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校安全管理制度;4.本校的安全工作方针和目标等。(二)风险评估的方法学校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本指南主要介绍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校园事故案例和学校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风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

11、要分析设备设施、管理措施表面看得见的风险,又要分析隐藏在设备设施、管理活动等内部元素的风险。(2)对学校进行风险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校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校园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设备物品布置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场所和管理流程等,检查表可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检查表。(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校的安全管理规定。检查项目应

12、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风险。(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风险提示、更换设施设备等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及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流程等;(2)确定安全检查对象人员。包括教师、学生、食堂职工、宿管员、保安员等;(3)熟悉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地形、周边环境、建筑、管理活动、安全设施设备等;(4)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校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5)判别危险因素。对设施设备、管理活动、人员划分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

13、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校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见附件1)。(三)风险分级方法本指南推荐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分析评价方法作为判断风险等级的准则。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目的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 风险值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四

14、)风险分级依据附件2的判定准则,确定了L和S值后,按照公式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根据R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四级:1.R=LS=2025:重大风险(级),需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活动;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前,不能继续运行,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2.R=LS=1516:较大风险(级),需要消减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3.R=LS=612:一般风险(级),需要关注的风险;可考虑建立制度、建立管控机制,加强培训。4.R=LS=15:低风险(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可考虑建立管理制度、编制风险应对指导书,需定期检查但无需采用控制措施,并保存记录。(注:风

15、险度 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法规要求。)六、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流程(一)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1.成立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小组。2.工作职责: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协调学校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收集、统计汇总相关数据资料,并撰写评估报告,提供工作现场记录的图文资料和各类附件资料。(二)选择和确定辨识及评估范围和对象工作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校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或服务范围以及校园区域,包括管理活动、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查维修、消防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范围应包括从制度、组织机构、人员、实施、结果反馈等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大危险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在确定范围后,工作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辨识及评估对象:1.按管理活动的各阶段;2.按区域的管理部门;3.按设施、设备;4.按工作任务。(三)选择辨识及评估方法工作小组应根据所确定对象的性质和危险复杂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