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956807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201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 请 表项目名称:皖北地区小麦抗倒伏技术的研究申请单位:固镇县红彤彤农业专业合作社 联系电话:15955229688 蚌埠市科技局制一、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固镇县红彤彤农业专业合作社单位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单位注册类型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全民事业4、私营企业 5、股份有限公司 6、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信用等级总 资 产500万元资产负债率占地面积厂房面积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否高企编号是否得过计划支持否验收情况姓名学历 职务、职称电话手机传真法人代表王汉本科15955229688联系人职工总数20人大专以上12人专业技术人员

2、5人上年度销售收入万元上年度净利润万元上年度交税总额万元上年度技术开发费支出额万元主要产品优质小麦良种、稻谷良种、优质玉米、蔬菜等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皖北地区小麦抗倒伏技术的研究计划实施时间 2012年1月- 2014年1月项目负责人邵庆勤学历硕士职称讲师项目类别1、工业 2、农业 技术来源1、自有技术 2、其他单位技术3、国外技术 4、产学研合作开发技术技术水平1、国内领先 2、省内领先 3、省内先进项目主要优势(按优势大小可选择下列三种情况) 1、市场前景好 2、技术或工艺创新突出3、经济效益显著 4、社会效益显著 5、其他项目完成时预计效益指标就业人数30人年净利润80万元年产品销售

3、额500万元年缴税额万元产 量年创汇万美元已申请专利实用拟申请专利实用1发明发明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安徽科技学院三、项目投资情况(万元)总投资单位自筹申请科技三项费用其它30029010四、项目简介项目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原理、拟采用新工艺、项目达到技术指标等,限500字)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通过1020个小麦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来比较皖北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或新培育出的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寻找出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在开花期将开花时间和穗型与株高相近的单茎100个进行挂牌标记。并于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分别取20个单茎测定茎高和基部三个节间的长度、粗度(以节间中部直径代表)和秆壁厚度,测定茎秆

4、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最后在105杀青30min,70烘至恒重,分别称量基部三个节间的干重。将筛选出的皖北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密度下的品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密度处理,基本苗分别为240104株/hm2、300104株/hm2、360104株/hm2、420104株/hm2、480104株/hm2,所有处理的田间管理一致,通过测定其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并对每个处理进行抗倒性指标的测定,寻找出高产抗倒的最佳密度。抗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抗倒性品种试验。通过设置五个不同的施氮量水平,分别为0、90、180、270 和 360 kg /hm2,与筛选出的抗倒伏小麦品种与上述5个

5、水平的施氮量分别进行组合,通过测定其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并对每个处理进行抗倒性指标的测定,研究其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的抗倒性。抗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抗倒性品种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时期(不施氮肥、氮肥全部基施、氮肥基肥:拔节肥为73、氮肥基肥:拔节肥为82、氮肥基肥:拔节肥为55、氮肥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6个水平,并且与筛选出的抗倒伏小麦品种与上述5个水平的施氮量分别进行组合,通过测定其最终的产量,并对每个处理进行抗倒性指标的测定,研究其在不同氮肥运筹下的抗倒性。抗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抗倒性品种试验。项目创新点限500字(1)针对皖北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筛选出

6、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并将筛选出的沿淮地区的抗倒伏品种在大田中进行不同密度下的品种试验,使其与生产实际基本保持一致,增强试验结果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强。(2)采用盆栽与大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进行沿淮地区抗倒性品种抗倒稳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与肥料运筹方式,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适用性。(3)抗倒伏小麦品种的筛选极其抗抗倒伏技术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开展针对沿淮地区的此类研究。项目应用范围限500字世界各地每年都因倒伏给小麦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据生产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至扬花期发生倒伏减产30%左右,重者达50%,灌浆期发生倒伏轻者减产10%15%,重者达20%以上,乳熟期倒伏一般减

7、产10%15%。而且,倒伏小麦采用机械收割成本较高,且极易出现脱粒不干净、撒麦、漏麦现象,从而降低种植者的经济收入。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之一,安徽皖北地区普遍采用麦稻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小麦的播种面积很大。由于本地区在冬前易干旱,导致小麦根系生长不良;小麦生长后期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若遇大风,麦田极易发生倒伏。因此在皖北地区开展小麦抗倒技术研究,可以解决本地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品种比较试验来比较皖北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或新培育出的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寻找出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将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进行密度试验和肥料试验,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找

8、到生产上的最佳密度和最佳施肥模式,探索在氮肥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钾肥来提高植株的抗倒性,以期为解决本地区小麦生产中的倒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项目市场预测及效益分析1.市场预测1998年,安徽省小麦大面积倒伏导致减产30%左右;2002年和2007年安徽省和河南省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区小麦,特别是稻茬麦在籽粒形成期发生的大面积倒伏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34。2009年安徽皖北地区冬季雨水偏多,小麦根系下扎较浅,加上后期抽穗灌浆期的低温、阴雨连绵导致赤霉病的发病率上升,综合导致了麦田后期灌浆期倒伏较严重。小麦倒伏主要依靠抗倒伏品种的选育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来解决。目前,虽然小麦生产上的品种不

9、断更新换代,小麦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小麦的倒伏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品种来降低倒伏发生的概率;如何根据现有的品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措施来降低倒伏对小麦生产的危害,这对小麦生产是极其重要的。2.社会效益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之一,安徽皖北地区主要是采用麦稻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小麦的播种面积很大。由于本地区在冬前易干旱,导致小麦根系生长不良;小麦生长后期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若遇大风,麦田极易发生倒伏。因此,在本地区开展小麦倒伏相关的研究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本研究将对沿淮地区现有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本地的抗倒伏品种,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气候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

10、小麦抗倒栽培技术,以期为解决本地区小麦生产中的倒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因此,本论文研究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必定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项目风险预测1.技术风险(1)通过1020个小麦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来比较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或新培育出的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寻找出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2)将筛选出的沿淮地区的抗倒伏品种进行不同密度下的品种试验,寻找出高产抗倒的最佳密度。(3)通过设置五个不同的施氮量水平与筛选出的抗倒伏小麦品种分别进行组合,研究其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的抗倒性。(4)通过设置六种不同的施氮时期与筛选出的抗倒伏小麦品种分别进行组合,研究其在不同氮肥运筹下的抗倒性。(5)通过设置三

11、个不同的钾肥用量与筛选出的抗倒伏小麦品种分别进行组合,研究其在不同氮肥运筹下的抗倒性。以上工作存在技术风险,但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可以降低风险。2.经济风险项目产业化过程中,农资等价格波动可能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大规模生产滞缓的风险。项目现有条件(包括:技术开发机构、技术研发人员、科研试验设备、项目前期研究基础等限500字)本项目组成员多年来从事小麦栽培相关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小麦栽培试验的经验,已发表相关论文十篇以上。已经连续两年进行了部分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以前也进行过类似的肥料运筹试验。主持人多来来一直从事小麦栽培相关的研究以及小麦栽培相关的教学工作,目前也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2、研究的也是小麦栽培相关的内容。主持人曾经主持过安徽省教育厅的一个自筹经费课题项目和安徽科技学院的课题项目均已经顺利结题,在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在试验设计、试验操作以及论文的撰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有条件完备的试验田和试验场所,能够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安徽科技学院作物学实验室中有本课题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小麦品质测定的仪器安徽科技学院即将购买,可用于小麦品质的测定,若在课题进行期间,仪器没有到位,可将样品送往南京农业大学进行测定。五、项目申请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日期: 年 月 日六、县区科技局意见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日期: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