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955439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鲜的作文材料来自生活 缪如宁 小朋友写作文,常常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因此,每到写作文时许多人就抓耳挠腮,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其实,“写什么”也就是作文的材料问题。材料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它既是文章的血肉,又是写作的依据。所以有人说:选好材料,是写作成功的一半。只有过好选材关,才能写出好作文。这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必须有好的料子,才能做出好衣服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一句话:生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材料库。小朋友们的生活多丰富呀!就拿学校生活来说吧,除了必修课,还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科技制作、电脑、绘画、唱歌、舞蹈、影视、木偶、模型,以及

2、手球、足球、乒乓球学校每年还要开展各种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野营活动、中队主题会、参观考察等等。显然,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小朋友如果能注意观察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还愁找不到作文材料吗?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大作家老舍先生的话:“即使老作家,也要有生活才能写作,没有生活便不能点铁成金。所以首要的问题还是解决深入生活的问题。”不少作家为了写好作品,主动深入到工厂、学校、医院、乡村去熟悉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生活,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选择写作的素材。当代作家路遥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是这样“深入生活”的: 他“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

3、感兴趣。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市贸易、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廓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上。”正是有了三年丰厚的生活积累,他才写出平凡的世界这部广受欢迎的力作。 作家们的写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例。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家一样,睁开一双慧眼,到周围的生活中去觅取写作的材料。小朋友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要培养自己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坚持记录,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小朋友也许还会问:怎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请看回家

4、路上这个题目,下面是一个小朋友在放学回家路上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你认为那些材料比较好呢? (1)路过公共汽车站,看见一个小孩子在哭,原来是和大人走散了,于是我带他去找妈妈。 (2)我在48路车上给一位老大爷让座,心里很高兴。(3)在街头看见一个小贩向过路人推销洗发水,说得花好稻好,价格又便宜。我也上前买了一瓶,却发现是劣质商品,原来小贩在滥竽充数。(4)看见一个小女孩在新村花园里溜冰,几次摔倒又几次爬起继续溜,我从中受到了启发。(5)我和小伙伴玩“拍香烟牌子”的游戏,忘记了时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提醒我们回家,不要让父母担心。 以上这些材料都来自生活,不用说小朋友也知道,后三个比前两个要好。为什么

5、呢?因为前者司空见惯,老套,乏味;后者就比较少见,新颖别致,容易吸引读者。所以一篇作文要获得成功,除了注意围绕题目和中心选材外,还要选取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一般指有时代气息的事情,或是比较少见、与众不同的事情。那些所谓的“陈谷子烂芝麻”或“五子登科”(指:车上让位子,路上捡皮夹子,扶瞎子,送迷路的孩子和帮人推车子)式的材料应该尽量避免,如果要写的话,也要别出心裁地换个角度,写出新意。再如一件新鲜事这个题目,有的同学写他家新买了一台大彩电的事,有的写家里安装了电脑宽带,上网速度比以前快的事,你觉得哪个材料比较新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新鲜不新鲜只能相对而言,只要具有这方面的意识,选出材料的质量一定会提高一步。 为了选好材料,小朋友在观察中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所谓认识能力,是指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应在观察中多动脑筋,对材料要善于分析、比较并加以选择。只有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具有闪光的时代特色的写作题材,才能在作文的构思、立意过程中推陈出新。 小朋友,只要锤炼一双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头脑,你一定会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