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955342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是什么?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心线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框架结构中梁、柱中心线的有关规定。 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形式;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以免受力过分集中;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

2、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楼、电梯间等竖井的设置,宜尽量与其附近的框架或剪力墙的布置相结合,使之形成连续、完整的抗侧力结构。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总的来说,当建筑平面为长矩形或平面有一部分为长条形时,在该部位布置的剪力墙除应有足够的总体刚度外,各片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因为间距过大时,两墙之间的楼盖会不能满足平面内刚性的要求,造成处于该区间的框架不能与邻近的剪力墙协同工作而增加负担。当两墙之间的楼盖开大洞时,该段楼盖的平面刚度更差,墙的间距应再适当缩小。长矩形平面中布置的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平面的两尽端。原因是集中在两端时,

3、房屋的两端被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锁住,中间部分的楼盖在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时容易出现裂缝。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

4、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

5、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3)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4) 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表4-18 的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20 (5)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