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单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9553266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三单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星中心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三课题 8、三打白骨精课时第一课时导 学 内 容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导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导 学 重 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导 学 难 点理清课文的层次可 开 发 利用 的 资 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课件预 习 导 学1、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故事内容。2、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围绕“三打”给课文分段。导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互动研讨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

2、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1、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三、检查自学情况。1、 生字。2、 词语。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3、 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四、理清脉络分段。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1)指名读。2) 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1) 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2)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互动研讨1、

3、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五、学习第一段。1、 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2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3、 指导朗读、概括第一段段意。交流分段情况。交流: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巩固练习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

4、怒打白骨精。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3、阅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红星中心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三课题8、三打白骨精课时第二课时导 学 内 容 品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 导 学 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3、细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导 学 重 点细读课

5、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导 学 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可 开 发 利用 的 资 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课件预 习 导 学1、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导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 互动研讨一、导入教学1、复习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2、为了降妖除魔,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

6、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次斗争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后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3、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汇报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汇报学生概括学习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互动研讨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4、总结学法:(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三)练

7、习复述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三、总结课文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巩固练习1、学了这个故事,感受了孙悟空的形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呢?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2、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拓展延伸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

8、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教学反思: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白骨精:诡计多端领 导 审 核红星中心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三课题9 词两首课时第一课时导 学 内 容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 学 目 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 学 重 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导 学 难 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可 开 发 利用 的 资 源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预 习 导 学1、.能正确、流利、有

9、感情地朗诵这首词。2、了解作者张志和,搜集张志和的词。3、借助资料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导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 互动研讨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二、初读,读通顺。 词人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出示:渔歌子(1)自由读,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塞”、 “蓑”、 “箬的读音(3)再指名读,注意节奏。(4)教师引读,全班齐读。三、想象,品出词中画。1.再读词,要求:读出节奏感。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词。在多读中熟悉文本,体会词义。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自读词,提出疑问。

10、按照要求,读通、读顺课文学生多种形式读词。在多读中熟悉文本,体会词义。3.引导学生抓住“不须归”来理解词。4.结合图,边读词,边想。词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不须归”原因。5.分析词的一二句。词中描写了什么景物。生动笔划。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内容7、抓住“斜风细雨”引出三四句的教学。8.课件图:引导学生认识“箬笠和蓑衣”。9.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斜风细雨中的景象,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四、品读词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义。3、全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五、练习背诵六、课堂小结。用( )风( )雨 来说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斜风细雨中的景象,品读、背诵巩固练习1、想

11、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2、默写渔歌子拓展延伸1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是唐词的宗祖,历代文人墨客对它推崇至极,争先填写唱和。请看 浣 溪 沙 宋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扬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试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是啊,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直接就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词中,让这不须归的美景在他的笔下百年千载地悠悠回荡。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红星中心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年级六单元三课题9 词两首课时第二课

12、时导 学 内 容理解如梦令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 学 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导 学 重 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导 学 难 点有感情地吟诵词。可 开 发 利用 的 资 源搜集有关李清照的资料预 习 导 学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2、了解作者李清照,搜集李清照的词。3、借助资料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导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互动研讨一、 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二、初读如梦令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2指导书写“藕”字。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三、精读如梦令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2、交流:(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自由读书写“藕”字朗读,把握好词的节奏。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朗读课文,感受画面交流互动研讨(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