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955326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第三章思考题3.1刚体一般是由n(n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而是6或者更少?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m为棒的质量,为棒长。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为什么?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

2、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

3、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这时r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 3.1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4、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确定刚体的一般运动不需3n个独立变量,有6个独立变量就够了.若刚体作定点转动,只要定出任一点相对定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就确定了,只需3个独立变量;确定作平面平行运动刚体的代表平面在空间中的方位需一个独立变量,确定任一点在平面上的位置需二个独立变量,共需三个独立变量;知道了定轴转动刚体绕转动轴的转角,刚体的位置也就定了,只需一个独立变量;刚体的平动可用一个点的运动代表其运动,故需三个独立变量。3.2 答物体上各质点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即为物体的重心。当物体的大小远小于地球的线度时物体上各质点所在点的重力加速度都相等

5、,且方向彼此平行即重力场为均匀场,此时质心与重心重合。事实上但物体的线度很大时各质点所在处的大小是严格相等,且各质点的重力都指向地心,不是彼此平行的,重心与质心不和。3.3答 当物体为均质时,几何中心与质心重合;当物体的大小远小于地球的线度时,质心与重心重合;当物体为均质且大小远小于地球的线度时,三者都重合。3.4 答 主矢是力系各力的矢量和,他完全取决于力系中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故主矢不随简化中心的位置而改变,故而也称之为力系的主矢;简化中心的位置不同,各力对简化中心的位矢也就不同则各力对简化中心的力矩也就不同,故主矩随简化中心的位置而变,被称之为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分别取和为简化中心,第个

6、力对和的位矢分别为和,则=+,故即主矢不变,表明刚体的平动效应不变,主矩随简化中心的位置改变,表明力系的作用对刚体上不同点有不同的转动效应,但不改变整个刚体的转动规律或者说不影响刚体绕质心的转动。设和对质心的位矢分别为和,则=+,把点的主矢,主矩移到点得力系对重心的主矩把为简化中心得到的主矢和主矩移到点可得简化中心的改变引起主矩的改变并不影响刚体的运动。事实上,简化中心的选取不过人为的手段,不会影响力系的物理效应。3.5 答 不等。如题3-5图示,绕轴的转动惯量这表明平行轴中没有一条是过质心的,则平行轴定理是不适应的3.6不能,如3-5题。但平行轴定理修改后可用于不过质心的二平行轴。如题3-6

7、图所示,均质棒上二点到质心的距离分别为和由平行轴定理得:则,此式即可用于不过质心的二平行轴。如上题用此式即可求得:3.7 答 任一瞬时,作平面平行运动的刚体上或与刚体固连且与刚体一起运动的延拓平面总有也仅有一点的瞬时速度为零(转动瞬心)从运动学观点看由(3.7.1)式知选此点的基点较好,这样选基点,整个刚体仅绕此点作瞬时转动从(3.7.4)式可知,求加速度时选加速度为零的点为基点较方便,但实际问题中,加速度瞬心往往不如速度瞬心好找。从动力学角度考虑,选质心为基点较好,因质心的运动可由质心运动定理解决;而且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于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具有相同的形式,亦即刚体绕过质心与平面垂直

8、的轴的转动可用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定律去解决。因刚体上不同点有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基点选取的不同,则(3.7.1)和(3.7.4)式中不同,即和与基点有关;又任一点相对基点的位矢于基点的选取有关。故任一点绕基点转动速度,相对基点的切线加速度和相对基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基点选取有关;角速度为刚体各点所共有与基点选取无关,故也与基点选取无关;基点选取的不同是人为的方法,它不影响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故任一点的速度与基点的选取无关。这也正是基点选取任意性的实质所在。3.8 答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标志着此瞬时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彼此平行且大小相等,意味着刚体在此瞬时的角速度等于零,刚体作瞬时平动3.9 答 转动瞬

9、心的瞬时速度为零,瞬时加速度并不为零,否则为瞬时平动瞬心参考系是非惯性系,应用动量矩定理是必须计入惯性力系对瞬心的力矩。而惯性力系向瞬心简化的结果,惯性力系的主矩一般不为零(向质心简化的结果惯性力系的主矩为零),故相对瞬心与相对定点或者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有不同的形式;另外,转动瞬心在空间中及刚体上的位置都在不停的改变,(质心在刚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故对瞬心的写出的动量矩定理在不同时刻是对刚体上不同点的动力学方程,即瞬心参考系具有不定性;再者,瞬心的运动没有像质心一点定理那样的原理可直接应用。故解决实际问题一般不对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其动力学方程。3.10 答 因圆柱体沿斜面滚下时,圆柱体与斜面

10、之间的反作用力不做功,只有重力作功,故机械能守恒且守恒定律中不含反作用,故不能求出此力。此过程中由于圆柱体只滚动不滑动,摩擦力做功为零,故不列入摩擦力的功,也正是摩擦力不做功才保证了机械能守恒;若圆柱体即滚且滑的向下运动,摩擦力做功不为零免责必须列入摩擦力的功。机械能不守恒,必须用动能定理求解。在纯滚动过程中不列入摩擦力的功并不是没有摩擦力,事实上,正是摩擦力与重力沿下滑方向的分离组成力偶使圆柱体转动且摩擦阻力阻止了柱体与斜面的相对滑动,才使圆柱体沿斜面滚动而不滑动;如果斜面不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则圆柱体会连滚带滑的向下运动;如果斜面绝对光滑,即斜面对圆柱体不提供摩擦力,则圆柱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11、斜面只滑动不滚动。 答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动,如课本195页例2示,当柱体一定时,相对质心的转动惯量越大则越小,故与转动惯量有关。当圆柱体沿斜面既滚动又滑动地向下运动时,如课本图3.7.7有这里是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系数,(注意,无滑动时,静摩擦力并不一定达到极限值,是静摩擦系数)、所以与转动惯量无关。又有转动定律得即 由得圆柱与斜面的相对滑动加速度与转动惯量有关3.11 答 刚体作定点转动或定轴转动时,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写为,这时是任一点到左边一点引出的矢径不等于该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对定点运动刚体圆点一般取在定点位置,对定轴转动刚体,坐标原点可取在定轴上任一点;包含原点且与转轴垂直的

12、平面内的各点,才等于到转轴的垂直距离。当刚体作平面平行运动或任意运动时,人一点相对与基点的速度也可写为,其中为该点向基点引的矢径。3.12 答 刚体绕定点转动时,的大小、方向时刻改变,任意时刻所在的方位即为瞬时转轴,表示由于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引起的刚体上某但绕瞬时轴的转动速度,故称转动加速度。是由于刚体上某点绕瞬时轴转动引起速度方向改变产生的加速度,它恒垂直指向瞬时转轴,此方向轨迹的曲率中心或定点,故称向轴加速度而不称向心加速度。3.13 答 在对定点应用动量矩定理推导欧勒动力学方程时,既考虑了刚体绕定点转动的定量矩随固连于刚体的坐标系绕定点转动引起的动量矩改变,又考虑了相对固连于刚体的坐标轴的运动引起动量矩的改变也就是说,既考虑了随刚体运动的牵连运动,又考虑了相对于刚体的相对运动,是以固定参考系观测矢量对时间微商的,故用这种坐标系并不影响对刚体运动的研究。3.14 答 欧勒动力学方程的第二项是由于动量矩矢量随刚体以角速度转动产生的它们具有定性力矩的物理意义,各项的负值表示了惯性力系对定点的主矩在各动轴上的分量3.15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