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9550826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复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和_。(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3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和_。(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和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5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和_三个主要阶段。(引发;促长;进展)6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和_。(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7.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

2、联合作用)8. 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和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9.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与_两类。(预防性卫生监督 经常性卫生监督)二、单选题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2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3、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生态系统健康是(

4、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10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11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改造环境C互为因果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E无特殊关系12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13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

5、理代偿的变化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生理异常的变化14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15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6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D主要是致癌性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17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透明质酸酶B糖苷C霉菌毒素D生物碱E毒蛋白18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任何

6、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E以上都不是19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DA+BEA+B+C2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E以上都是21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

7、故D伦敦烟雾事件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22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23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DDT、PCBs等B氰化物C汞D镉E铅24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1类:对人致癌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C2A类:对人可能致癌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25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26下

8、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A三卤甲烷B次氯酸C氯乙酸D溴乙酸E卤化酮27.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B着床期C器官形成期D器官形成后期E胎儿期28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C胎盘的结构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E以上都是29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B易感人群C抵抗力低的人群D多病的人群E年龄幼小的人群30 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3

9、1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B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E镇静作用32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33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地势低凹B逆温C空气潮湿D气温高E大气SO2污染严重34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H2S CCO2 DO3 EDO35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流、气压、光照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D

10、气温、气流、气湿、雷电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36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37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0E=038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39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

11、烟雾是二次污染物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40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D肺癌E佝偻病4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温室效应D大气能见度降低E机体免疫力降低42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43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污染物主要

12、来自汽车尾气B多发生在早晨C主要污染物是S02D多发于寒冷季节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44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B5.6C4.5D3.0E以上都不对45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多环芳烃D二氧化氮E灰分46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47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 )的颗粒物A100mB10mC25mD01mE1m48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碳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4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B蛋白氮C氨氮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5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B耗氧作用4mgL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5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