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955046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XX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 / JXXX-D-02-201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安环部 审核:批准:版次:A/0受控状态:受控2013-06-10 发布20-06-10实江西XX化工有限公司发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及时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 预防 和减少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 结合本公司实际,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性中毒、 粉尘吸入、高温 中暑、冻伤、烫伤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3编制依据依据中

2、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职业病防治 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二、本公司职业危害分析1. 职业危害确定本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有毒气体、高温中暑、低温冷冻、高温 灼烫、粉尘、噪音等。2. 职业危害风险分析中毒中毒是物体进入机体, 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生物物理学变化, 干扰 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 危及生命的过程。 本公司存在有氟化氢、硫酸、三氧化硫、煤气等有毒物质发生泄漏,特别是在检 修中从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如未按安全检修规程对待检修的设备容器采取隔 绝、清洗、置换和分析合格等措施, 人员进入

3、后将有可能发生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发生中毒的可能原因有:1)主要危险物料 氟化氢为有毒品,属高毒性。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 肺炎或肺气肿, 甚至发生反向性窒息。 眼接触轻者局部 强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属有毒气体,我国制定的MAC为30mg/m。一氧化碳在 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心悸、 恶心、呕吐、无力;深度中毒可致死亡。 发烟硫酸挥发出三氧化硫等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 用,高浓度接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2)中毒的原因 有毒物质大量

4、泄漏A. 煤气、氟化氢气体因管道、贮罐焊接质量或法兰垫子老化发生泄漏或贮 罐发生物理爆炸。B. 因断电,冷冻盐水供应中断,气温高使无水氟化氢大量汽化,造成大量 泄漏,泄漏的物料迅速蒸发扩散,形成毒气团,可能威胁到厂外周围地区,造成 大量人、畜中毒,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形成社会灾害性事故。C. 回转反应炉因焊接质量差或筒体长期受自身重量及高温、粉尘冲刷、腐 蚀等发生破裂,造成氟化氢大量泄漏。 有毒物质的少量泄漏 煤气和氟化氢气体少量泄漏,发烟硫酸在装卸、贮存过程中逸出三氧化硫,可形成局部高浓度环境, 使在此环境工作的人员发生中毒, 如果接触的毒物浓度 高,时间长,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另外,长期工作

5、在有毒环境下,可引起人员慢 性中毒。 接触的可能途径:A. 泄漏时的紧急处理。B. 灌装时管道未连接好造成脱落或有水氢氟酸灌装时的气体挥发C进入设备内作业,由于设备内未清洗干净,挥发造成人员中毒。D. 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因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或使用不当,人员长期低浓度 反复接触造成健康损害或引起职业病。E. 长期在有毒物质环境下工作,造成人员慢性中毒或健康损害。灼烫(1)高温灼烫 本公司二段式煤气发生炉系统存在高温介质的设备、 管道的外表, 表面隔热 层隔热效果不良或无警示标志, 造成人体直接接触到高温物体的表面, 或内部高 温介质泄漏接触到人体,可能造成人体烫伤。 在检查或操作时可能发生火焰外喷

6、造成烫伤。 排渣、除尘装置如运行不正常,排出的物料温度高,人员作业时易发生 烫伤事故。(2)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 是化学物质对皮肤、 粘膜刺激、 腐蚀及 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 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本公司存在接触硫酸、氢氟酸等的生产岗 位,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设备发生泄漏、飞溅,可能造成人员灼伤事故或对 设备管道等造成腐蚀。 进入容器内检修或拆装管道时,残液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 机泵设备等填料或连接件法兰泄漏,放出有毒物质发生中毒,腐蚀性物 质接触到人体发生灼伤。 机泵检修拆开时残液喷出,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

7、 泵运行过程中机械件损坏造成泵体损坏,发生泄漏,引起人员中毒或灼 伤。 装、卸车时连接管脱落,泄漏造成人员中毒或灼伤。低温冻伤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以氟利昂作为冷媒的冷冻机,多个生产岗位应用低 温,如遇泄漏或操作不当,有可能发生冻伤。中暑本公司生产系统存在高温介质的设备, 加上季节性持续高温, 多个生产岗位 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粉尘及电焊烟尘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烘干、 块煤粉碎、机修电气焊设备,如遇密封不 良、操作不当或劳动防护不当,作业人员粉尘或烟尘吸入,可能导致人员肺部伤 害。职业性耳聋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冷冻机等多种高噪音设备,如员工劳动防护不当,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有可能导

8、致听力下降。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网络构架图医疗后勤组2. 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现场总指挥):生产、安全和环保主管领导成 员:制造部部长、综合部部长、经营部部长、安环部(副)部长、工艺 副部长、设备副部长、电仪副部长职责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组织 机构进行联络。 负责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的领导工作, 统一指挥、 协调各工作小 组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救援,进行事故的调查、事故的处理,以及善后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及其职责根据现场应急需救援的需要,公司成立以下五个应急救援小组: 救援处置组:事故处置

9、的技术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危害等因 素,及时提出控制事故或事故处置方案, 以及在事故处置中应注意的事项。 向事 故处置人员简明扼要地讲明现场的情况及当前所处状态。组长:制造部部长 组员:制造部各主管、当班操作班、罐装班人员 疏散组:根据事故现场当时的风向,确定人员的撤离方向和路线,以及人员撤 离后的集结地点。 通知并引导现场人员按要求进行撤离, 对疏散人员进行清点并 向领导小组报告。组 长:经营部部长 副组长:经营部副部长组 员:发生事故的当班操作工、当班仓库人员 警戒保卫组:维护现场秩序,依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令,隔离相关区域, 阻止无关人员和物资进出隔离区域。组 长:保卫主

10、管组 员:司机、当班门卫 医疗后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处理,将重点伤员伤情报告事故救 援领导小组, 依据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的指令, 迅速将伤员转送相关医疗机构, 为 事故救援提供车辆、饮食、饮水、食宿等后勤服务。组 长:综合部部长组 员:综合部办公室成员四、应急救援程序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现场自救互救封闭现场对外联络联合救护事 故分析责任落实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主要负责人、 玉山县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玉山县卫生局等有关人员和部门。2. 现场急救互救: 各岗位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包扎技术, 备有 现场急救包。一旦发生事故,便于现场急救互救,并及时对外联

11、系,争取应急救 援。3. 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 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 电话,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联系,取得救援。4. 封闭现场: 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 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封闭 现场,以免造成混乱,不利于急救和事故处理及分析。五、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1. 第一时间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 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 并采取一 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 立即停止作业, 封存造成 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限度。立即将被伤害人员移到安全处,进行应急处理,报告医院抢

12、救。疏通应急 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织泄险,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戴必需的防护用品,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2. 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 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 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 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3. 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 通知通讯组迅速向上级部门报 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4. 领导小组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 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 并命令各应急救援组立即开展救援。 如职业病危害事故 扩大时,应请求支援。5. 当职业病危害事

13、故得到控制, 立即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 调查职业病 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并成立抢修小组, 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 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六、通信与信息保障公司设置 24 小时有效应急电话,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 (包 括手机、对讲机、座机等电话 ) 线路进行报警,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内 部电话或外部电话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 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 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领导小组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 亲自向政府 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

14、、座机)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应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 环保:12369企业内部人员通信应急联系表见表 8-1,与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见表8-2 o表8-1企业内部人员应急联系表姓名职务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程洪波董事长蒋中洪总经理孔祥夫总工程师徐进珍总经理助理刘忠明总经理助理黄红吉安全环保分管领导邓海滨制造部部长温红彬安环部副部长赵英汉综合部部长程洪辉制造部设备副部长徐型飞制造部工艺副部长张波制造部部长助理占文忠综合部保卫主管表8-2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单位电话玉山县安监局玉山县消防大队四股桥乡人民政府县疾控中

15、心四股桥乡派出所七、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一)综合防尘措施 1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二)噪音防护措施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 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 如果设备发生故障, 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3、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他能够人为 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5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三)高温防护措施 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 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3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四)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1加强气体监测。2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