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954210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已经具备一定有关流体包裹体的基础知识下,通过老师的演示及讲解:(1)了解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基础,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包裹体;(2)明白不同流体包裹体体系下的冷冻一均一法测温方法;(3)能观察到在不同温度下流体包裹体发生的不同的相变;(4)通过对包裹体的观察,可明确在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下的三个温度一一初熔温度、 冰点温度、均一温度;在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下的四个温度液态二氧化碳变 为固态二氧化碳温度、固态二氧化碳熔融温度、笼形物分解温度、均一温度。二、实验原理(1)包裹体研究理论前提:1. 均匀体系。包裹体形成时,被捕获的流体是均匀

2、体系,即主矿物是在均匀体系中生 长的。2. 封闭体系。充填(滞留)在晶体缺陷中的流体为主矿物封闭,形成独立的封闭体系, 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内部物质的逸出。3. 等容体系。包裹体形成后,体积基本恒定不变,保持等容体系的特点,因而可以利 用各种与之有关的物理化学相图。(2)冷冻一均一法:1. 冷冻法:指在包裹体冷却到室温以下时观察液相向固相转变(即固化)过程。基本 原理是通过在冷台上改变温度,观察包裹体所发生的相变过程。符合拉乌尔定律一一对于稀浓度溶液而言,溶液的冰点下降数值与溶质的种类及性质无 关,而仅仅取决于溶解在水(溶剂)中的溶质的浓度;对于具有相同浓度的各种溶质,其冰 点的下降温度也相同

3、。2. 均一法:根据包裹体的基本假设和前提,包裹体所捕获的流体为原始均匀的单一相 流体,它们充满着整个包裹体空间。随着温度下降,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收缩系数大于固 体(主矿物)的收缩系数,包裹体将沿着等容线演化,一直到两相界面的位置,如果原来捕 获的是大于临界密度的流体,则分离出一个气相,气体逸出后,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气体 在有利位置形成球形的气泡;如果原来捕获的是小于临界密度的富气体流体,则气体在流体 中凝聚出一个液相,形成具有一个大气泡的两相包裹体。如果在冷热台中升温,则可看到可逆的相变化现象:首先看到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气、 液相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当升到一定温度时,就发生了相的转变,即从

4、两相(或多相)转变 成一个相,也即达到了相的均一,这时的温度即为均一温度。叮fflr-.-l id津也本体均一性卢换章零知心V,气体包源尚;马.临界状愚的加菱阵;马.精体也臭阵三、实验仪器及说明测温分析的原理比较简单,只要在光学显微镜上附加一种测温设备,就能在地质上有意 义的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矿物中广泛应用。该方法是在详细观察和辨认包裹体中含流体的 各种物相(固相、气相、液相)基础上,通过升温或冷冻来测量各种瞬间相变化的温度。相 较于适用01500K测温范围的linkam-TS150型热台,linkam THMSG-600型冷热台适合本次 实验要求。图6,6英国Unka&rHM知砌冷热台制面

5、图左和实物图(右)四、实验内容(1)流体包裹体类型识别及岩相学观察液相占整个 包裹体体枳 50%以上。均一到液相气相占整个 包褰体体积 至少大于以上, 均一到气相在慨于COJ临 界混度时可见 /体0液戒如和水 藩液三相含有机质, 如甲慌、沥 音、高分子 嵯盆化合物箸除海相成气相 外,含有各神 子矿物如N1C. KC1;赤铁矿,方 解石等陪融挡浆、包盛体由玻璃质I气 泡土肃体蛆 成.有时见 少量结晶质本次实验要求认识出气液两相的包裹体与含CO2包裹体。二者最便于区分的方法是升降温,CO2包裹体将出现明显别于气液包裹体的现象。(2)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冷冻一均一法测温实验效果理想的话,在

6、显微镜下将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3)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冷冻一均一法测温实验效果理想的话,在显微镜下将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五、实验步骤(1)清理显微镜载物台 (2)加入液氮制冷(3)寻找待观测包裹体(4)设置参数具体数值一一气液包裹体三个;CO2包裹体五个(5)观测流体包裹体变化并记录相对应的温度六、实验现象及结果(注:文中图片比例尺没有严格相等的关系,不能代表其体积变化)(1)流体包裹体类型识别及岩相学观察图a图b图c1)气液两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是气液两相,为氯化钠和水,由图a可见气相呈圆球 状气泡,与液相共存,二者之间的界限为一粗粗的黑圆圈(圆圈的粗细与包裹体的 大

7、小和切片穿过包裹体的方向有关)2)含CO2包裹体:CO2包裹体是NaCl、H2O、CO2,图b与图a有相近之处,但在升降 温的过程中,图b会出现图c的现象,里面出现一小气泡,且运动活跃。(2) 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冷冻一均一法测温观察三个温度:初熔温度:-30.5C;冰点温度:-7.1C;均一温度:一般在200C (未观察)在冷冻时,该包裹体沿着一条平行于温度轴的垂直轨迹变化。在理论上,温度达到冰 点应形成冰,然后冰继续结晶直到共结温度为止;持续冷冻后,剩余的液体结晶成水石盐, 直至包裹体完全冻结。但在实际冷冻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包裹体在降温冷却过程中都存在亚稳态现象,即冷 冻到相变

8、点时不变化仍保持原来状态的现象,直至-90C情况下包裹体内还没有出现冰,而 且液体变得越来越过冷却,最后突然发生凝固作用。实际测温过程中,由液体到固体的转变 是瞬时的、可能是难以辨别的,常常仅有气泡突然消失或变形这样的证据。在这一温度下, 凝固体是透明的,并可能多少有些斑点。 初熔温度:-30.5 C图a图b图c在重新加热回温过程中,包裹体到达低共结温度时,体系中的水石盐熔化,这就是初熔 温度(Tfm),体系内剩下冰和液体。由于熔化产生的液体数量小,初熔可能难以或者实际上是 不可能识别的,通常只是因为包裹体呈现完全粒状化的外貌,才能识别这种变化。图a为降 温后升温前状态,图b为中间变化过程,图

9、c为初熔温度时刻。 冰点温度:-7.1C图a图b图c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冰不断熔化,直到最后一块冰晶熔化为止,这就是最终的冰 熔化温度Tm。理论上来说,通过逐渐降温,直到包裹体内液体开始结冰,该温度即为 冰点,但由于亚稳态现象的存在,实际冰点测定过程中采用将包裹体迅速降温至过冷却, 流体相全部凝固,再缓慢回温直至最后一块冰晶熔化,从而测得冰点(Tm)。图a为初熔 后包裹体现象,图b为中间过程现象,图c为包裹体到达冰点时刻温度的现象。通过测定冰点,可以计算出盐度这一流体包裹体的参数。HaJl等(19蹄)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利用冰点下降温度计算盐度的公式; W = 0.00 I 1,78Tn, -

10、0.0442TJ +。.0005571疽式中,W为NaCl的重量百分数,n为冰点F降温度仃: 均一温度:一般在200C (未观察)(3)NaCl-H2O-CO2体系流体包裹体冷冻一均一法测温观察四个温度:液态二氧化碳变为固态的温度:-104C;固态二氧化碳熔融温度: -62.3 ;笼形物分解温度:7.8C :均一温度:部分均一温度:11.7C ;完全均一温度 (未观察)CO2包裹体常见的为H2O+液态CO2(Lco2) +气态CO2(Gco2)三相包裹体,在冷冻升温过程 中会存在五个相:水溶液、冰、气体水合物(笼形物)、固体CO2、富CO2液体,富CO2 气体。由于笼形物的形成,各相之间有强烈

11、的相互作用。液态二氧化碳变为固态的温度:-104C图a图b图c图a为降温后未升温前的包裹体形态,图b为中间过程,图c为液态二氧化碳变为固态二氧化碳温度下现象。液态CO2变为白色固体物质,呈月牙状,存在气体CO2颜色较暗。(图c) 固态二氧化碳熔融温度:-62.3C图a图b图c图a为气态CO2转变成固态CO2后现象,图b为中间过程,图c为固体二氧化碳熔融 温度下现象。固体CO2熔化瞬间变化,而气相从不规则逐渐变成圆形。二者界限即为笼形 物。笼形物分解温度:7.8C图a图b图c图a为固态CO2熔融温度,图b为中间过程,图c为笼形物分解温度下现象。由于笼 形物的存在液态CO2边界不规则,不圆滑,线粗(图a),升温过程中气体CO2内部压力大, 体积变化,笼形物逐渐变小,最后不见。均一温度:部分均一温度:11.7C图a图b图c图a为笼形物分解,图b为中间变化过程,图c为部分均一温度下现象,即气体CO2 变小均一到液相。气体CO2相逐渐从图a到图b到图c,由大变小变没有,成为液态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