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952850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举办“爱立信杯”东南大学第十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举办以来,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盛会”。此项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2、科技作品竞赛将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按照赛程安排,我校的选拔工作也将拉开帷幕。十多年来,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校团委的组织开展下,已成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项传统赛事,也是产生我校在全国“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奖作品的摇篮。面对第十二届全国比赛严酷的竞争形势,为了更好地选拔一部分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省级选拔和全国竞赛,同时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学校决定举办“爱立信杯”东南大学第十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进一步提升校内组织工作的层次,精心选拔、全力保障,努力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学术理论

3、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力争在第十二届全国比赛中再创佳绩。 现将本届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二、竞赛日程日程时间工作内容12010年11月8日竞赛启动宣传22010年11月8日-2010年11月24日各学院、拟参赛团队或个人开展前期准备工作32010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竞赛实施方案42010年11月25日-2011年1月3日竞赛培训、作品申报52011年1月4日-1月13日作品初审62011年3月上旬终审决赛72011年3月-10月省级、全国决赛:(1)3月,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4、技作品竞赛;(2)6月,报送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3)10月,参加全国终审决赛。三、参赛要求1、参赛学生须为2011年7月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中国籍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专科生;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为2011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论文)和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的作品不在申报之列。四、参赛作品说明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

5、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2、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

6、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4、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

7、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5、鼓励申报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五、表彰奖励校内选拔赛将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择优推荐参加江苏省决赛。全国比赛结束后,将根据东南大学大学生手册、东南大学研究生手册、教师岗位考核积分办法(暂行)对本届竞赛获奖个人、获奖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 对在全国、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集体和个人,学校予以奖励,额度如下:获奖级别奖金金额竞赛级别一等二等三等组项目各人项目组项目各人项目组项目各人项目国际级2000-30001500-20001500-20001000-1500

8、800-1000500-800国家级1500-20001000-15001000-1500800-1000500-800300-500省级1000-1500700-1000700-1000500-700300-500200-300校级300-500300获得相应的课外研学学分在全国、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学校对指导教师作如下奖励:指导学生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各类比(竞)赛并获奖的积分奖励如下表:(由研究生院、教务处认定为准,院系管理员操作)奖励等级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一等奖500400300二等奖300200100三等奖1008060团体奖积分可乘以系数K,K10.2(团体人数1)

9、(K不超过2),所有指导者个人得分之和不超过总分。校竞赛组委会将在学校奖励办法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增补。六、工作要求1、各学院应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任组长,院系团委书记任联系人的“挑战杯”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竞赛组织工作;2、各学院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我校科研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深入到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广泛宣传和作品发掘,保证作品申报的数量和质量;3、各学院可将挑战杯备赛工作与近年来暑期社会实践结合,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暑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学术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培育出挑战杯参赛作品;4、各学院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评委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

10、审查,择优推荐学院参加学校竞赛的作品,并于规定日期前报送校团委科创部。七、组委会、评委会及工作小组成员名单1、东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主 任:刘波、郑家茂 副主任:熊宏齐、李建清、周 勇 成 员:黄培林、徐 悦、王 斌办公室主任:袁 琴2、东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序)吕锡武、孙子林、孙小菡、孙扬善、孙 啸、许映秋、余珊萍、宋爱国、李爱群、汪 丰、陆 键、陈爱华、周钰明、孟 红、胡仁杰、胡汉辉、赵春明、凌 明、袁晓辉、崔天剑、崔健伟、傅兆君、董 卫、董寅生、韩冬青、翟玉庆3、东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组科技发明制作硬件类: 邱 峰科技发明制作软

11、件类: 宋美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张 华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 潘勇涛八、竞赛咨询相关竞赛安排请关注校团委主页公告栏:http:/ 东南大学 2010年11月20日 抄送:各校区工委,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委各部、委、办,工会、团委附件:编号 东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 类别: 科技发明制作硬件 科技发明制作软件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者基本情况姓名学号性别学历专业出生年月电话Email合作者情况姓名学号性别学历所在单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单位职称、职务联系方式填表说明:1所有栏目要求打印;2除本表之外

12、,还必须附其他必要的与作品相关的文字资料,包括:论文报告原文、系统说明书、创业计划书、用户手册、获奖鉴定证明等有助于评选的附件;3所有资料必须使用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制作品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独特之处(科技发明制作包括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作品摘要: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获奖或鉴定结果(或在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推荐意见推荐者姓 名年龄职称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院系团委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经 费 预 算 表项目名称作 者经费使用类别金额备注进展情况说明 作者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