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95273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1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第 周 星期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学习环节:环节一:回顾。请用小学过的列算式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问题1 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几小时两车相遇?问题2 如图,一条公路上顺序有A、B、C、D四个城镇,其中B、C两地相距50千米,C、D两地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在公路匀速行驶,从A地到B地用了3小时,从B地到D地用了2小时。求A、C两地间的

2、距离。ABDC环节二:探索与体会。1、对于以上问题1,如果设A、C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请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A、B两地相距 千米, B、D两地相距 千米从A地到B地的时间为 小时, 从B地到D地的时间为 小时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从B地到D地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因为汽车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有 = 2、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列出以上问题1中的等式:设 ,那么从出发到相遇,甲车行驶的路程为 千米,乙车行驶的路程为 千米,两车行驶的路程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所以, = 3、观察以上列出来的两个式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 式,都含有 。我们把含有 叫做方程。4、阅读课本P81的

3、内容。我们把只含有 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下列式子中:4x=24,1+2=3,2x+3y=0,是方程的是: (填编号);一元一次方程是: (填编号)。环节三:练习 A组1、 列等式表示:(1)比a大5的数等于8: ;(2) b的三分之一等于9: ;(3)x的两倍与10 的和等于18: ;(4)x的三分之一减y的差等于6: ;(5)比a的三倍大5的数等于a的4倍: ;(6)比b的一半小7的数等于a与b的和: 。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则女生数

4、为 人,男生数为 人,列方程 =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3)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B组3、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就要检修。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再使用5个月这台计算机就要检修,则平均每月使用多少小时?(2)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 种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3)一个梯形的上底比下底少2cm,高是5cm,面积是40,求上底。(4)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

5、。有多少人种树?(5)2001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510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上年同期这项收入为多少?C组1、当m= 时,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对于问题2,你能否通过设出不同的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上顺序有A、B、C、D四个城镇,其中B、C两地相距50千米,C、D两地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在公路匀速行驶,从A地到B地用了3小时,从B地到D地用了2小时。求A、C两地间的距离。ABDC312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第 周 星期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会检验一个末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2、了解等式

6、的基本性质,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简单方程的解。学习环节:环节一:回顾列方程: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奖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解: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那么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有 人,列方程 环节二:学习方程的解的的概念。把x=10代入以上方程的两边,得左边= = , 右边= 左边 右边(填“=”或“”) x=10 (填“是”或“不是”)方程的解把x=2代入以上方程的两边,得左边= = , 右边= 左边 右边(填“=”或“”) x=10 (填“是”或“不是”)方程的解小结:使方程左右两边 的末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环节三:小组

7、讨论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以下探索过程在草稿纸上进行)1、每个小组写出一个只含有已知数的等式,如2+3=5,42-1=82+3等(注意不要太复杂,以免计算太繁);2、在这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每位同学选不同的数),观察等式是否还成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结果如何?3、在这个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每位同学选不同的数),观察等式是否还成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结果如何?小结: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结果 , 即 如果a=b,那么 ac=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 , 即 如果a=b,那么 ac= ; 如

8、果a=b,c0 那么 = 。环节四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例:解下列方程1、x-5=6; 2、-5x=20 解:两边加上 , 解:两边 , 得 x-5+ =6+ 得 x= . x= .3、解:环节五 练习 A组1、 判断下列末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是的打“”,不是的打“”: (1)2x-3=1 x=0 ( ) x=1 ( ) x=2 ( )(2)2-2x=3x-8 x=1 ( ) x=2 ( ) x=3 ( )(3)2x-5=x x=-1 ( ) x=-5 ( ) x=5 ( )2、以x=-3为解的方程是( )(A)3x-7=5-x (B)2x+1=3x+4 (C)x-7=5-4x

9、 (D)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并检验:(1)x-4=-1 (2)解:两边都 , 解: 得 x= 检验:把x= 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 左边 右边 x= (3) (4)5x+4=0B组1、 已知x=2是方程ax-5=3的解,求a的值。解: x=2是方程ax-5=3的解 把x=2代入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a= 2、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mx-3=8x+6的解,则m= 。3、列方程解应用题:(1)某数的2倍比10少2,求这个数;解:设 , 列方程 , 解这个方程得 ,答:这个数是 。(2)一辆汽车已行驶了12000km,计划每月再行驶800km,几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km?C组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上的数是x。把1与x对调,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18,求原来的两位数。2、某同学今年15岁,他爸爸今年39岁,问几年后爸爸年龄是这位同学的2倍?3.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学习目标:1、了解移项法则,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体会解方程就是逐步将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建立相等关系学习环节:环节一 复习回顾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1、5x+4=29 2、-2x=2-4x解:两边都 解:两边都 得, 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