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52484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 课时跟踪监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C不思量(考虑)D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B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

2、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1)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_,尘满面,_。(4)夜来幽梦忽还乡。_。_。(5)_,明月夜,短松冈。(6)_。不思量。自难忘。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蝶 恋 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杖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

3、友人。(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答:_(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答:_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西 江 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苏轼的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_(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三、语言表达7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文后恰当的语句填入文段中的空缺部分。(只填序号)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

4、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视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8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

5、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备选人物:陶渊明徐志摩桑地亚哥巴金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答:_答 案1选BB项,向来:刚才。2选A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3选D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4(1)竹杖芒鞋轻胜马(2)回首向来萧洒处(3)纵使相

6、逢应不识鬓如霜(4)小轩窗正梳妆(5)料得年年断肠处(6)十年生死两茫茫5(1)“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言之成理即可)(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6(1)“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新凉”亦指词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新凉”亦指词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

7、。(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示例三)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

8、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7解析: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贯的考查,要考虑七个基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则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所选的句子。答案:8解析:仿写时要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手法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所给示例扣住了苏东坡性格的核心达观,对生命的内涵进行了哲理解读。句式上是“生命就是,只有才”的形式;这个不难模仿,难的是结合人物的经历、性格或其精神世界的核心对生命作出诠释。好在备选的人

9、物均出自教材,考生相对熟悉。如写“陶渊明”,考生可联系高中课文归去来兮辞,明确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以诠释生命的价值;如写“徐志摩”,则可联系课文再别康桥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写;如写“桑地亚哥”,则可联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来写;如写“巴金”,则可联系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品格来写。答案:(示例)陶渊明生命就是一只冲出樊笼的鸟儿,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自由飞翔。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才会让梦长留。 桑地亚哥生命就是一场单枪匹马的战斗,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