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952470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正在准备考试的你, 来试试出 guo 为你精心准备了 2019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知识点:土方开挖施工,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知识点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 测角、测距、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2. 平面控制测量原则:由整体到局部,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3. 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 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规模小或精度高的独立项目或单位工程, 可通过市政水准测控控制点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4.

2、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知识点二: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 场区、建筑物 ); 建筑物定位、 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 竣工图的绘制。知识点三: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1. 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2.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3. 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也可采用此法。4. 距离交会法:从控制点到测设点的距离,若不超过测距尺的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需要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5

3、. 方向线交会法:测定点由相对应的两已知点或两定向点的方向线交会而得。方向线的设立可以用经纬仪,也可以用细线绳。知识点四: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计算公式: HB=HA+a-,b即前视点读数 +前视点高程 =后视点读数+后视点高程(xx年真题 )A 点高程为 36.05m,现取 A 点为后视点, B点为前视点,水准测量,前视点读数为1.12m,后视点读数为1.22m,则 B点的高程为 ( )m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b-a=1.12-1.22=-0.1m,因为 HA=36.05m,HA-HB=b-a=-0.1m;HB=36.05+0.1=36.15m。知识点

4、五: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新增知识点 )1. 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 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 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 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2. 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1) 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2) 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 ; 对一级基坑应进行

5、基坑回弹观测。(3) 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4)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5) 施工需要时,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3. 各期变形测量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不同期测量,应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并宜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对于特等和一等变形观测,尚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并在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观测。4.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需要时可设置工作基点。5.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1)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 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设点 ;

6、 观测点间距不应大于 20m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 3 个; 水平和垂直观测点宜共用同一点。(2)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间距 2050mm,每侧边不应少于 1 个。6. 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并应从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开始, 基坑开挖期间宜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安全等级每 12d 观测 1 次,位移速率和位移量大时应每天12 次。基坑开挖间隙或开挖及桩基施工结束后,且变形趋于稳定时,可7d观测 1次。7. 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 3 次。第一次应在基坑开挖之前,第二次应在基坑挖好之后,第三次应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8. 当建筑变形

7、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增加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3) 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4) 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5) 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知识点一:浅基坑的支护类型(1) 斜柱支撑:适用于开挖较大型、 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时。(2) 锚拉支撑:适于开挖较大型、 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3) 型钢桩横挡板支撑: 适于地下水位较低、 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土层或砂土层中使用。(4) 短桩横隔板支撑

8、: 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5) 临时挡土墙支撑: 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6)挡土灌注桩支护: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 小于 5 米) 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使用。(7) 叠袋式挡墙支护:适用于一般黏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应在 5 米以内的浅基坑支护。知识点二:深基坑的支护类型、 适用范围及施工要求 ( 新补充调整知识点 )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小于 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基坑监测应由建设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施。基坑支护结

9、构的类型有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板桩围护墙、咬合桩围护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地下连续墙、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土钉墙等 ; 支护结构围护墙的支撑形式有内支撑、锚杆( 索)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 两墙合一 ) 的基坑支护等。(一) 灌注桩排桩支护:通常由支护桩、支撑( 或土层锚杆 ) 及防渗帷幕等组成。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幕的基坑。 施工要求:灌注桩排桩应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已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应大于4 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应大于36h; 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进行

10、配制。(二) 地下连续墙支护: 可与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 两墙合一 ) 等支撑形式采用顺作法、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 宜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外墙。 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级、三级,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深基坑。施工要求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 100mm,高于地下水位 0.5m以上 ; 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 200mm以上 ; 导墙高度不应小于 1.2m; 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 40mm

11、。(三) 土钉墙1.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2. 土钉墙的构造要求3. 土钉墙的施工要求(四) 咬合桩围护墙: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 ; 适用于较深基坑,可同时用于截水。咬合桩是相邻混凝土排桩间部份圆周相嵌,并于后序次相间施工的桩内署入钢筋笼,使之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围护结构。(五)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 ; 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深度不宜大于 12m。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是一种在连续套接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型钢形成的复合挡土隔水结构。(六) 板桩围护墙:板桩包括混凝土板桩和钢板桩

12、,结合内支撑( 以钢支撑为主 ) 使用,具有截水的作用。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等较深的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板桩围护是指用板桩作为围挡物。板桩围护施工对环境破坏小,施工便捷,工期较短,适用于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必须进行垂直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七)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三级 ; 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基坑,深度不宜大于7m。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是以水泥系材料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采用喷浆施工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八) 内支撑: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九)锚杆( 索

13、)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十)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 两墙合一 ) 的基坑支护如:地下连续墙采用逆作法施工时要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并经设计同意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需要时,也可采取提高早期强度。知识点一:验槽的主要内容验槽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 仔细观察槽壁、 槽底土质类型、 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3) 检查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 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 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是否有影响 ;(5) 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核检查。知识点二:验槽方法1. 验槽方法:观察法、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法。2. 钎探法的特点(1) 采用直径 2225mm钢筋制作的钢钎,使用人力或机械将钎杆打入土层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