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9520532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刷工具、材料的发明和发展印刷工具和材料,是印刷术的物质基础,它的发明、发展和完善,是发明印刷术的前 提条件之一。于印刷术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印刷工具今天的印刷术,主要由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大工序组成。而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 印刷术,因其为单张印品,尚无装订可言;即使书籍印刷出现后,其装订亦沿用传统 的、手抄书时的卷轴式,装订也似乎尚未能与印版、印刷相并列。刻版、印刷仍不失 为当时印刷术的主要工序。因此,介绍导源时期的印刷工具,包括刻版、印刷两部分, 从雕刻印版之前首先用于书写字样的毛笔的诞生和发展谈起。一、毛笔Hl E图4-1古笔印刷必有印版。最早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印版是手工雕刻的,而

2、在雕刻之前必须先书 写字样。书写字样使用的工具就是毛笔。因此,笔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是至关重要的。笔的历史甚为久远。其产生的年代,过去一直依古今注中“蒙恬始造,即秦笔耳。 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之说,说毛笔是秦朝大将蒙恬创造的,但出土 文物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已有朱、褐、黄、 白、黑五种颜色的线条图案和对这些线条起落处的笔势分析,很像是类似于毛笔之类的工具描画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的,而且甲骨文中已有笔的象形字“聿”来看,远在三千年以前的商朝已有毛笔之说是无庸置疑的。公元1954年,湖南长沙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支迄今所见最早的毛笔一一楚国笔。这

3、支笔 用兔毛做笔头,笔管用竹制,笔头紧紧地扎缚在笔管的一端。这种笔,适于在竹木上 书写,不便于像今人用毛笔写字那样挥洒。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 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毛笔,用竹制笔管, 在笔管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 笔套之中。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 有红色线条。可见,这支秦笔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而且与现在的笔 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或许这就是蒙恬始造之秦笔 吧(图4-1)。毛笔

4、的发明和应用,对印刷术的影响与作用有二:一是毛笔对汉字的发展演变具有推 动作用,为印刷术提供了易于书写和镌刻的规范文字;二是它为印刷术提供了手书上 版、书写字样的工具。笔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必不可少的。二、雕版工具雕版之源是手工雕刻技术。萌芽中的手工雕刻技术,最早用于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 或制陶模具上刻划图案和符号。刻划这些图案符号的工具,由于当时社会落后,生产 力极其低下,都是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非常简陋的,诸如动物的尖齿、石刀之类的东 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冶炼技术到商殷时期已日益成熟。有人据以推断商殷 时期的甲骨文字是采用金属刀具雕刻的。更有人根据观察和摹刻实验,认为雕刻甲骨 文字用

5、的是含钙量为20%50%的青铜刀。金属刀具的使用,在手工雕刻技术的发展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手工雕刻技术采用金属刀具后,必然在形状、硬度等方面不断 地对刀具的用料和制作技术提出要求,从而促使雕刻刀具因雕刻原料质地之不同而日 益繁多。新的、适于雕刻的金属工具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手工雕刻技艺的发展和提 高,促使手工雕刻技术益发成熟和精湛。古代手工雕刻工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因无 实物流传,难以断言。不过人们可从后世、譬如明代徽州刻工所用的工具图中(见图 4-2),可以窥见古代雕版用工具之一斑。另外,似乎也应该看到,自殷商以来,数千 年间,雕刻工具一直采用金属或合金制品,因此可以说,金属冶炼技术的发

6、展,在制 造、提供适宜的雕刻工具方面,对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力。(a)(b)(c)(d)(e)(f)图4-2雕版工具:(a)刻刀(b)两头忙(c)半圆刃的凿子(d)平錾(e)刮刀(f)木槌北京荣宝斋和上海朵云轩提供。采自钱存训先生着作。三、印刷工具印刷工具是指印刷术第二大工序一一印刷(刷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印刷术通过这些 工具,把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可见,印刷工具的出现,从时间上大大晚于 雕版工具。雕版工具随着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是印刷源头时期 的产物。而印刷工具则随印刷术的诞生而诞生。人们通常说印刷术源远流长。源远, 指的是从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上

7、溯到新石器时期这数千年的准备时期之遥远;流长, 则指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至今这漫长的发展历程。印刷在中国本名“刷印”。刷印是采用刷子或者类似于刷子的工具,在印版和承印物 上进行刷拭,从而达到刷印目的的。这些刷子或类似于刷子的工具,就是中国发明的 印刷术的刷印工具,雕版印刷如此,传统的活字印刷亦如此。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时的印刷工具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还难以说得清楚、具体。但雕 版印刷这种工艺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应用范围日广,技术逐渐成熟、精 湛,然其始终没有摆脱手工雕刻和刷印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艺方法,技艺超群而工 艺简单,因此,古往今来,印刷工具也没有多大变化。除固定印版和安放印墨、纸张

8、、 工具用的版台外,刷印工具主要有用来将图文转印到版面上的平刷,蘸墨和在版面上 刷墨的圆刷,刷印用的长刷和拓墨用的软垫等(图4-3)。这些刷印工具,一般多用马鬃、 棕榈之类的粗纤维物质制作。沿用至今。(a)(b)(c)(d)图4-3印刷和刷版用的工具及附件:(a)将正文转到雕版或石面上的平刷(b)蘸墨的 圆刷(c)刷印的长刷(d)拓墨的软垫纽约翁万戈提供。采自钱存训先生着作。第二节印刷材料印刷术所用的印刷材料,主要分印墨和承印物两大类。就中国古代印刷术而言,承印 物除纸张之外,还有远远早于纸张而存在的织物。印墨、纸张、织物,于印刷术的发 明和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墨墨是印刷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9、。印刷术印版上的图文,通过墨,转印到承印物上。墨 对于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墨的起源较笔为早。不过早期的墨都是采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鱼腹中的墨汁为墨, 进行书写或染色。印刷所用的墨,是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由人工制造的人造墨。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田真造墨;一说周宣王时的邢夷造墨。客观上,新石器时 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古人灼龟,先用墨画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 墨书的;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 的。最早关于“墨”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的着作庄子。庄子上说:“宋元君将 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舐笔和墨。”图4-4东汉墨锭现存最早的人

10、造墨的实物,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的墨块。此墨 块高1.2厘米,直经为2-1厘米,呈圆柱形,墨色纯黑。同墓还出土了一块石砚和一 块用来研墨的石头。石砚和石头上均有研磨的痕迹,且遗有残墨,可与庄子之“舐 笔和墨”相印证。说明早在秦朝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造墨和用于研磨的石砚。1965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其中有两锭保留部分形体。 这两锭残墨呈圆柱形,系用手捏制成形,墨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曾研磨使用的痕迹。这 两锭尚保留部分形体(图4-4)的东汉残墨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秦 朝或许是战国末期的墨块,以实物证明,中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捏制成

11、形的墨锭, 换句话说,中国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已经有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制成的人造墨在应用 了。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中国古代制墨的原始产品,除上述秦、汉墨锭外,还 有1958年在南京老虎山晋墓中出土的晋墨;安徽祁门北宋墓中出土的唐代“大府墨”; 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出土的元代“中书省”墨。其中以元代中书省墨较为完整(图4-5)。 这锭中书省墨,形如牛舌,一面镌刻一龙、上有一珠图案,一面篆书“中书省”3字。 此墨埋于地下数百年,虽已断裂,但仍能见其完整形体。当然,元代以后的古墨,出 土更多,更加完美、无瑕了。图4-5中书省墨史载,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其

12、中, 石墨即石油燃烧所制之墨;油烟墨系燃油所获烟炱所制之墨;松烟墨则是燃烧松木所 制之墨。当时的制墨方法,简言之,是将易燃的烛心,放在装满了油的锅里燃烧,锅 上盖好铁盖或呈漏斗形的铁罩;等到铁盖或漏斗上布满烟炱,即可刮下来,集中到臼 里,加入树胶,混合搅拌,使其成稠糊状;将成稠糊状的墨团,用手捏制成一定的形 状,或放到模具里,模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墨锭,这是油烟墨的制法。松烟墨则是 通过燃烧松木来获取松烟粉末(图4-6),然后与丁香、麝香、干漆和胶加工制成。郑众 曾说“丸子之墨出于松烟”;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都说墨是松烟 制作的。可见松烟墨应用之广。图4-6松烟制墨法三国时的魏

13、国,出了个制墨名家“韦诞”。韦诞,字仲将,后汉太仆韦端之子,官终 光禄大夫,卒于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5岁。韦诞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 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之后,很长时间,中国无论书写或 印刷,都用韦诞所创的制墨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误将韦诞作为制墨的发明人了。韦诞的制墨配方和工艺方法,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中有如下一段记载:“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纱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 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涔,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 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更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 别治细筛,都

14、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杆,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 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过二三两。墨之大块如此,宁小 不大。”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东汉时期的制墨工艺,已包括去杂、配料、舂捣、合墨等工序。 其中:去杂,是筛去制墨原料“烟灰”中的杂物,使其成匀细粉末状;配料,是把筛 过的烟炱与胶、朱砂、麝香、涔皮等胶和辅料,按配方要求匹配混合;舂捣,是把配 好的料置于铁臼中进行舂捣,舂捣次数不能少于3万下,越多越好;合墨,即将舂捣 过的墨泥,按要求制成成品墨。制墨时间要求在每年的二月和九月,此时天气不冷不 热,是合墨的最佳时机,因为天热了墨容易变质发臭,天冷了墨块不易干燥。中

15、国古代用墨,秦朝以前,以墨粉合水而用,秦汉始成墨丸、墨挺,后汉用墨模压制 成各种形状。模压制墨一直延续至今。自汉魏韦诞始,一千七百余年,制墨名家辈出, 品式繁多,技艺精湛。然因多年散失,能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中国的墨有很多优点,制作也非常讲究,是享誉中外、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 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为书写、印刷所不可缺少,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 值。图4-7、4-8是制墨用的模具和各种形状及花样的墨锭。由此也可看出制墨工艺在 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墨是水墨,用于书画和雕版印刷,有着无以附加的良好效果,但它不适于金属 版的印刷。因为墨汁不易均匀附着在金属版面

16、上,印刷出来质量欠佳。图4-7制墨模具。六块分别刻有图案和文字的模具,可以配套纳入总模。原载墨法集要,采自钱存训先生着作。图4-8各种墨锭采自钱存训先生着作二、纸纸是印刷术的承印物,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由于有了纸,印刷术才得以完善,并迅 速推广开来。纸同印刷术一起,对人类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世界瞩目的中 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在文房四宝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后汉书载: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帛者谓之为纸。 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 (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