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9497307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导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 案作者:日期: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内容:让大家认识我二、教材分析: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问的 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三、学习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四、学习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五、课业类型:工艺制作六、教具准备剪刀、彩纸、 集体大树”的范图、学习课件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纸七、学习时间:1课时八、学习过程(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 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1、提出问

2、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 ?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2、结论:制作树叶一一写上名字一一贴在大树上。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 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 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三)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 师做自我介绍。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 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 一一展 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5、教

3、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 集体大树”上。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 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7、师生共同将 名字树叶”贴在 集体大树”上。围绕 集体大树”,请名字树 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 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6、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 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 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 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 成长。

4、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 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九、作业布置完成本次作业十、学习反思:第二课时一、学习内容:第2课:看谁涂得更好看二、教材分析: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 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 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 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 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 注意

5、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 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 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 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 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 胆展现自己的个性。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 不同。四、学习重点:在美

6、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五、学习难点: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六、课前准备: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 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七、课时:二课时八、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辨识色彩游戏(拿出色彩卡让学生辨识,看谁的反应最快,能说出色彩的名称。 ) 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 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 做个辨识色彩游戏。2、美术字揭课题在

7、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 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 的课题,展示在黑板上。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 下一个学习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学习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 品等)A摸一摸,看一看绘画作品B想一想,说一说内心感受C找一找,认一认绘画种类D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

8、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 调色,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绘画材 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 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九、布置任务:下节课带工具材料。十、学习反思:第三课时一、学习内容:第2课:看谁涂得更好看二、教材分析: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 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 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自幼儿时期,他们

9、就喜欢在随意的涂 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 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 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 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 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 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 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

10、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 胆展现自己的个性。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 不同。四、学习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五、学习难点: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六、课前准备: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 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七、课时:二课时八、学习流程:一、欣赏分析,传授新课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 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

11、。)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 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获得更大的美术学习效益。 2、分析大师作品教师提问: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 有这种感觉的?”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 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 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 化地培养。3、观看教师范画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

12、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赏析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油画棒粗犷有力,蜡笔柔和匀净。二、合作创新,动手实践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1)临摹画一幅作品。(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 创设愉快的氛围。作品评价,课外延伸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验成功的快乐。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A.学生

13、的自我评价B.学生之间的互评C.老师进行客观评价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 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D.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 美术课的兴趣九、作业布置: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又增

14、进了亲 情。十、学习反思:第四课时一、学习内容:第3课:滚动乐园教案二、教材分析: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学习全部过程, 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 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 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 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 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 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 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 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

15、们的形象思维。 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 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三、学习目标:1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 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2 .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3 .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4 .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四、学习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 现的能力。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六、学习课时:1课时七、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 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滚动乐园(二)联想观察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