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948878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比例尺集体备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备课 课时教案第( )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批时间审 批人课题比例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课前准备课件教 具课件板书设计比例尺精选文档教 学

2、 过 程教 学 活 动学生活动调 整 精选文档课前游戏:1、 脑筋急转弯:坐火车从伊宁市到乌鲁木齐市,一共要用一晚上的时间,但有只蚂蚁从从伊宁市到乌鲁木齐市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伊宁市到乌鲁木齐市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火车所行的是从伊宁市到乌鲁木齐市的实际距离。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橡皮长5厘米圆规长11厘米米尺长1米师:咦?怎么不画了?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

3、上去?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地图)画不下。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学生画完,集体交流。教 学 过 程精选文档教 学 活 动学生活动调 整 师: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你能求出来吗?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

4、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师: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

5、)(缩小的倍数不同)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精选文档教 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学生活动调 整 2、认识线段比例尺。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1厘米:50千米=1厘米:5000000厘米=1:5000000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有)精选文档教 学 过 程教 学 活 动调 整精选文档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2题。作业教学反思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