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946890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通风与安全毕业论文(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专 业 矿井通风与安全 班 级 通风101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5日 云南能源学院采矿(通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年级 矿井通风与安全10级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年12月5日设计(论文)日期:2012年11月19日至2012年12月15日设计(论文)题目:贵州火烧铺煤矿二采区设计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教研室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云南能源职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序号项目评价及意见1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2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4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5工作态度及工作量6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7是否同意答辩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云南能源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答问题正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 目 录第一章 采区概况1第一节 矿井概况1一、位置及交通1二、地形地貌1三、地表水系2第二节 地质特征3一、地质构造3二、地层4三、煤层及煤质5第三节 采区境界及资源/储量6一、采区位置6二、可采煤层6三、煤质7四、采区储量7五、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9第二章 采区准备方式及参

3、数11第一节 采区准备方式的确定11第二节 采区参数11一、采区走向长度的确定11二、确定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11三、煤柱尺寸11四、区段无煤柱护巷11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12一、采区上(下)山的布置12二、区段平巷的布置12第四节 井巷工程14一、初期掘进的主要巷道名称、工程量14第三章 采煤方法14第一节 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14第二节 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15一、落煤15二、装、运煤15三、工作面的支护15第四章 顶板管理17第一节 支护设计17一、支护形式的选择17二、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7第二节 顶板管理18第五章 采区通风设计18第一节 采区瓦斯涌出量的预测18

4、第二节 采区通风18一、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18二、通风系统选择19三、风量计算与分配20四、矿井通风设施28五、通风设施及降低风阻、防止漏风的措施28第三节 灾害防治简述28一、瓦斯灾害防治28二、顶板灾害防治32三、水害防治33四、粉尘防治35五、火灾防治37第六章 采区主要生产设备40第一节 运输设备40一、布置设备的地点及初步选择设备如下:40二、设计依据40三、设备选型41四、运输大巷设备41五、运输上山设备41六、轨道上山绞车的选型41第二节 通风设备41一、设计依据41二、选型计算42第三节 排水设备43一、设计依据43二、选型计算43三、水泵选择44第四节 压气设备44一、设计依

5、据44二、选型计算45第七章 劳动组织及安全经济指标45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45一、采区工作制度45二、劳动定员45三、劳动效率47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47参考文献50毕业设计心得体会51 2第一章 采区概况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位置及交通火烧铺井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西部,西邻云南省的富源县,滇黔公路横穿井田北部,东距盘县六宫钝44公里,距贵阳382公里,西至沾益87公里,昆明266公里。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公路320国道均由矿井中部通过,东距贵阳383公里;西至昆明266公里。此外,国家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从(威舍站)亦有支线与盘西铁路红果编组站接轨。盘西铁路北段水柏铁路均已建成

6、通车。正在建设的镇胜高速公路在公司总部(干沟桥)建有入口通道。总的来说,交通十分便利。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二、地形地貌井田内,下二叠纪的岩层形成高山位于井田之东侧,下二叠纪的玄武岩形成高山位于井田的西侧。由北至南地形逐渐增高,最高山峰为+2176.9m,煤组出露于山沟之间的缓坡地带,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台阶地形。火烧铺井田与羊场坡井田、蓝泥箐井田及纸厂井田共同组成火铺井田,火烧铺井田南面以火5断层与滥泥箐井田相邻,北面以火6断层与纸厂井田相邻,接近盘关向斜的轴端。三、地表水系1.区域水文地质本区地处黔西高原,地形西高东低,区域内有岩溶地貌,溶蚀剥蚀地貌、剥蚀构造地貌三类。各类地貌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几

7、出露的地层有密切的关系,山岭谷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常成单面山,垂直地层走向方向多有冲沟,井田地貌属剥蚀构造地貌,各地和冲沟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区域内有南北盘江分水岭,分水岭北侧有北盘江支流,井田内的地层水均汇入长江,南北盘江都是珠江的支流,故本区地表属于珠江水系。区域内可溶性岩层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矛口组,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中统关岭组上段,可溶性岩层含裂隙溶洞水,含水性强,是区域内的主要含水层,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下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属非可溶性岩层,其充水空间不发育,含水性和透水性都弱,是上述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 2.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另外分布较高的可溶性地层

8、区的沟溪水,进入可溶岩地区时,也潜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沟谷各地地下水以泉或暗沟出口排出,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 3.小窑积水全井田小窑遍布,下山开采小窑多有积水,积水位置和水量无法查清,部分小窑与矿井同时交叉生产,且多分布于矿井采、掘工作面的上方,故其积水对矿井生产造成影响。4.矿井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300立方米/小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立方米/小时,属于涌水量中等的矿井(Q=25m3/h)。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1.断层火铺矿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为一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羊场坡、火烧铺两井田倾向北东50左右。滥泥箐和纸厂两井田近于东。倾角两翼陡、中部

9、缓。羊场坡和滥泥箐两井田3045;火烧铺井田1825左右,局部达35。纸厂井田3065,局部倒转。井田内大中型断层不多,但大于煤层厚度的小断层十分发育,层间滑动强烈。现将矿井范围内的大中型断层分述于后(表1-2-1):(1)火5断层:正断层,走向北东3040,倾向南东,倾角708,落差120150m,全长2400m左右,切穿全煤系。是羊场坡与火烧铺两井田的分界断层。(2)火6断层:正断层,走向北东1020,倾向南东,倾角6080,落差120m左右,切穿全煤系。是火烧铺井田与滥泥箐井田的分界断层。(3)火7断层:正断层,走向北东4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0 80,落差40m左右。该断层是一、二采

10、区与五、六采区的自然边界。矿井范围内无岩浆侵入体和岩溶陷落柱。亦无较大褶曲。井田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序号名称断层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落差(m)水平断距(m)位置及范围F火5正断层北东南东708012015026.32F火7正断层北东南东7080407.02F火6正断层北东南东608012021.052.褶曲陷落柱岩浆侵入有一褶皱紧靠火6断层,褶皱含背斜与向斜各一个,背斜的西翼即向斜的东翼,两者轴面近于直立,走向为北东1520,与火6断层大至平行,背斜两翼地层倾角为40左右,其波幅40m70m,向斜两翼不对称,两翼倾角1822,波幅约20m 。3.层间滑动 煤层层间滑动较强,其滑动方向

11、大致至东向西,滑动的强弱与煤层的软硬成正比,煤层软则强,反之则弱。二、地层盘县煤田地处扬子准地台(I)上扬子台褶带(II),黔西南迭陷褶断束(III)的西部,煤田内的构造大部分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盘关向斜是其中的北东向构造之,向斜轴通过亦关、 红果等地。火烧铺井田为一简单单斜构造,井田内无岩浆浸入体。火铺矿以煤矿资源为主,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二迭系上统峨眉玄武岩组、龙潭组、三迭系下统飞先关组、永宁镇组、三抵系中统关组,第四系、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峨眉山玄武岩组P2B按岩性组合可分为四段,总厚约为350米,自下而上为: 地一段P21深灰色的及棕色玄武岩,夹紫色凝灰岩,厚约为180米。第二段

12、 P22深灰色及灰绿色凝灰岩,火山砾岩和凝灰岩砾岩,佳玄武岩,厚约100米。第三段P23灰绿岩,灰色致密的凝灰质角砾岩,火山砾岩,厚约50米。第四段绿灰色、紫色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沙岩,疏松易碎,遇水膨胀,厚约20 米。2.龙潭组P2L本组由细碎屑岩,泥岩煤层组成,夹澡层壮,结核壮菱铁矿,底部有一层厚15米的浅灰灰白色铝土岩或绿灰色铁铝岩厚约30米。3.飞仙关组T1F分上下两段,总厚约550米下段T1F厚约为150米,主要由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夹泥岩透镜体,钙质结核和细砂岩。上段T1F2厚约400米 ,又紫色浅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夹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石灰岩。4.永宁镇组T1YN第一段T1YN1,厚约160米下部为灰白色结晶灰岩,上部为灰白色灰岩,厚层状,质纯 第二段TYN2,厚约为100米。灰绿色,紫色粉沙质。三、煤层及煤质井田内有工业价值的含煤地层是龙潭组。为过度相沉积,总厚度154米268米,平均厚230米左右。由浅灰灰色细砂岩,粉沙岩,泥质粉沙岩,粉沙质泥岩,泥岩,煤层和菱铁矿薄层组成。含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以水平层理,缓坡状层理为主。煤层以中厚为主。从以上的岩石的粒度,颜色和地层的含煤性在沉和顺序上有一定的规律。以下至上,逐渐加大。下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