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946856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 程信和 /赵湘英产品责任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立法。 开展中外产品责任法比较研究, 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有利于保护广大用户、 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丰富法律责任理论,使我国的产品责任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之涵义在外国法中,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 销售者因生产、 销售有缺陷产品致使他人遭受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产品责任法是确定生产者、 销售者承担此种民事 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产品责任的主要规定见之于 1993 年的产品质量法中。该法采用产品质量

2、责任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 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 销售者违反了上述要求, 给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害而应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 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其中,承担民事责任分别指承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和产品侵权赔偿责任。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 产品质量责任包含产品责任,即产品侵权赔偿责任。区别在于: ( 1 )判定依据。前者判定依据包括:默示担保、明示担保、产品缺陷。只要不符合三项依据之一,生产者、销售者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后者判定依据仅指产品存在缺陷,即存在不合理危险。( 2)

3、承担责任的条件。前者只要产品质量不符合默示担保或明示担保之一, 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损害, 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后者承担责任的条件是产品存在缺陷, 并且实际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 ( 3) 责任的性质。 前者包括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和产品侵权赔偿责任, 其中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属于合同责任。 而后者仅指侵权责任。二、有关立法适用范围比较研究(一)立法概况目前,世界上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扩大解释、适用原合同法、侵权法中的有关规则,如法国、荷兰等;二是在相关的立法中,对产品责任作出若干规定,如英国、加拿大等国颁布的消费者保护法 ; 三是制定专门的产品责任法, 如原联邦德国、意大

4、利、丹麦、挪威、日本等国。美国的做法另有特点,其产品责任法包括判例法和制定法。美国商务部 1979 年公布了专家建议文本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 。此外,联邦政府还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 、 消费品安全法等单行法。在我国, 民法通则 、 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构筑起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框架。另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 药品管理法、 食品卫生法等。 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是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内容之一。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产品责任立法愈益显示出国际化趋势。 目前产品责任方面的区域性和国际性公约有:欧共体于1977 年和 1985 年制定

5、的关于人身伤害和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和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 ; 1972 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 ,这是解决侵权性产品责任案件的一个国际性公约。(二)关于产品产品是构筑产品责任法体系和确立产品责任承担的基点。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指出: “产品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为进入市场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件或者作为部件、 零售交付的物品, 但人体组织、 器官、 血液组成成分除外。 ” 该定义用概括的方式, 界定了产品的内涵。 出于保护产品使用者的基本公共政策的考虑, 法 官们的态度倾向于采用更广泛、更灵活的产品定义。 (注:美史蒂芬 J 里柯克:美国 产品责任法概述 ,引自法

6、学译丛 1990 年第 4 期。 )例如,在兰赛姆诉威斯康星电力公司案中, 法院确认电属于产品。 1978 年哈雷斯诉西北天然气公司案,将天然品纳入产品范围。 同年, 科罗拉多州法院在一案中裁定, 血液应视为产品。 关于计算机软件是否属于产品,学者认为, 普通软件批量销售, 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服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 生产者处于控制危险较有利的地位,故有必要将普通软件列为产品。可见, 美国产品责任法确定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在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中,产品是指“天然产品和工业产品,无论是未加工的还是加工的,也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产品是指初

7、级农产品和狩猎物以外的所有动产, 即使已被组合在另一动产或不动产之内。 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这类产品。产品也包括电。 ”与美国相比,其所界定的产品范围略微狭窄。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 “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采用的是概括式的规定,适应性较强。按照其规定,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 必须经过加工、 制作。 这就排除了未经过加工的天然品 (如原煤、 原矿、 天然气、石油等)及初级农产品(如未经加工、制作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和猎物) 。其次,用于销售。 这是区分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与其它物品的又一重要特征。 这样

8、, 非为销售而加工、制作的物品被排除在外。可见,各国关于产品的规定有以下共同特点: ( 1 )产品一般指动产; ( 2 )多数国家立法未将初级农产品列入产品责任法范围。 原因在于农产品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其产生的潜在缺陷难以确定缺陷来源, 而且农产品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3 ) 产品一般指有形物品。(三)关于瑕疵与缺陷1、 两个术语的含义产品质量责任的发生, 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前提。 产品质量问题分为一般质量问题和严重质量问题,反映在法律上产生了两个基本概念:瑕疵和缺陷。广义地说, 产品不符合其应当具有的质量要求,即构成瑕疵。 狭义地说, 瑕疵仅指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如产品的外观、使用性能

9、等。缺陷是指产品有较大的质量问题。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4 条规定: “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但我国立法未对瑕疵作出明确界定。 产品质量法在第14 条第 2 款中使用了“瑕疵”一词,该条表述为“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称“瑕疵”的外延更广。该法第 22 条第 1 款规定: “经营者应当保障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 性能、 用途和有效期限; 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 合同法第 16

10、9 条、第 191 条、第 370 条、第 417条均使用了“瑕疵”这一术语。有学者如此解释: “产品的瑕疵与产品的缺陷有着不同的含义。显著区别是产品存在着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也可以这样说,产品存在除危险之外的其他质量问题,是产品存在瑕疵。” (注:国家技术监督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讲座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3 年版, 第 149 页。 ) 由此看来,日后修正产品质量法 ,似应对“瑕疵”作出明确的界定。2、两个术语的同异比较从狭义上理解瑕疵和缺陷,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 都是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第二, 都应当承担质量责任(但对瑕疵, 经营者作出了

11、明确的说明或者用户、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前已经知道的除外) 。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在程度上:一小一大,或者说一轻一重。第二,可否接受:对于瑕疵,用户、消费者已经知道的,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对于缺陷,原则上不应接受。第三,向谁索赔;对于瑕疵,直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该销售者赔偿后,其还可以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 对于缺陷, 可以向销售者, 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生产者、销售者之间可以根据实际责任情况向对方追偿) 。第四,赔偿的方式:对于瑕疵,由销售者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以至赔偿损失;对于缺陷,以损害赔偿为原则。 第五,诉讼时效: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

12、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3、不同国家立法中的反映一般说来, 国外的产品责任法只涉及缺陷,不涉及瑕疵问题。美国 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 将缺陷分为: 制造缺陷、 设计缺陷、 警示缺陷和说明缺陷。对缺陷的判别采“消费者期待”标准和“风险和利益平衡”标准。实践中,经常将两标准结合起来运用。 有人认为, 在美国判断缺陷的具体判断标准实际上有三种: 一是成本和效益标准;二是消费者期待标准;三是兼顾成本与效益和消费者期待标准的混合标准。 (注:桂菊平: 论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积极侵害债权及产品责任之关系 ,载民商法论丛卷二,第 383 页。 )

13、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 “考虑如下情况,如果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即属于缺陷产品。 ”其将缺陷的定义建立在产品的安全性之上,表明了产品严格责任的立法基础。从各国对产品缺陷的立法来看, 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 将产品缺陷界定为“不合理危险”或“不能提供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 ,无论其称谓如何,但基本含义是相同的,无实质上的差别, 即都指缺乏合理的安全性。第二, 明确规定了产品缺陷的判别标准,而且采取的标准日益呈现客观化趋势。(四)关于产品责任主体产品责任主体是指产品责任的承担者。 从各国立法和国际立法的规定来看, 有两种: 一是单一主体说。以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为代表,认定产品生产者为产

14、品责任承担者,并对生产者做扩大解释,以涵盖销售者、进口商等责任人。二是复合主体说。以美国为代表,认定产品制造者或销售者为产品责任人, 并分别界定其范围。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关于产品责任主体规定的范围要广得多。在实践中, 某些案件的受害人虽能证明损害是由某一特定缺陷产品引起, 但难以确认产品的生产者,因为同时有多个生产者生产同类产品投放市场。 70 年代末美国法院曾判决同类产品生产者均为被告, 各被告根据其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承担赔偿责任。 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其所获利润越多,承担的赔偿数额也就越大。这表明严格责任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我国产品责任主体与各国基本一致, 即包括生

15、产者和销售者,但没有对其范围作出规定。 在确定产品缺陷责任时, 规定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对生产者采用严格责任, 对销售者则实行过错责任。 一般情况下, 销售者有过错的才承担责任;另外, 销售者在不能指明产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时, 也要求其承担责任。 后一种情况可认为是过错推定,过错推定仍属于过错责任,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运用方式。此外, 产品质量法 还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相互之间的追偿权: 属于生产者的责任而销售者赔偿的, 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属于销售者的责任而生产者赔偿的, 生产者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如此规定有利于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运输者、 仓储者也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不过是对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或者是收货方、寄存方承担责任,属于合同法的范围,因此产品质量法删去了原草案中关于调整范围延伸到产品的运输、仓储活动的条款。三、损害赔偿比较研究(一)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规定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肉体伤害、 疾病和死亡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 财产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