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946608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备考中考历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备考中考历史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汲取智慧,如何在课标与说明中把脉中考,如何在有限有时的狭小空间提高历史成绩。 一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历史中考的基本方向。把握考点,并分属哪个层次的要求,牢记第二、第三层次必是第一层次的要求。 二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 1.注重单元主题及导言,把握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如中国古代史。战国形式图(竞争需要 实力PK 百家争鸣)-秦(统一,修长城,灵渠,驰道 咸阳)-汉 (西域都护府 长安)-三国两家南北朝(民族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隋唐(统一,北庭都护府,长安 。民族融合,中外交流)-辽宋夏金元(并立,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元朝统一,疆域

2、最为辽阔,都大都)-明清(加强中央集权制,闭关锁国)2.注重双基和主干知识的复习与训练。 近几年中考,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在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上选择考查点,突出核心、主干知识的价值,强调以知识为载体、更侧重于考查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基本人文素养要求,体现了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内容目标。在复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和熟记历史学科主干知识。A.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和线索图。B.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熟练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 C.教会学生注重知识的衔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D.适度进行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

3、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抽象概括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4.注重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核心分析。如灵渠和大运河:修水利工程为了巩固秦隋的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南北交通及经济的发展;也是秦隋劳役过重过激急的表现,是其短命而亡的原因。如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图片:一,是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二,是唐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见证。三,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四,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三个特点:(1)“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风格,体现了“时序性、逻辑

4、关系及鉴古知今”的历史课程自有特色,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课程目标要求。(2)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意境、提出新问题来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考生必须以新的视角。调动已有知识、经过一番逻辑思维活动方能全面作答。(3)能力考查层次丰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近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呢?前者是被迫,后者是主动;前者是资本主义获取利益,后者是我们为了发展经济。通过今夕的对比,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得到了升华

5、。如经济体制改革:斯大林经济体制在管理上采取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结构上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方针带来的结果是牺牲农民利益,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经济结构上改变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方针,让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从而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中外对比中让学生油然树立坚信改革促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6.正确处理好纲、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历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的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

6、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故我们要重视,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教材则是前人对历史的解读,凝结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我们要重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需要重新构建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我们落实历史价值的主要中介。复习资料,是我们强化历史知识历史能力的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7.关注时政热点与历史的结合。历史的功能在于鉴今,凸显时代与创新,体现历史的能力立意和价值立意。如百年辛亥革命:一,20世纪中国第一个风云人物;二,共谋两岸新篇章。建党90周年:一,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中国的独立、民主。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赢得了富强与自尊。三农问题:古代唐太宗以人为本,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近代孙中山“民生”中的平均地权;现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世界史上的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刺激消费。无不体现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是人类社会孜孜不断的追求。 8.关注乡土历史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教无定法”,哪些是复习教学适合的、有效的,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调整、总结,才能有新的提高和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