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94323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现实性 科学性 崇高性 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 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 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 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 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

3、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1、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 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 爱

4、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 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

5、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价值: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大学生应终身尊奉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能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1、

6、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P85-119道德的主要功能:调节 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能够直接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

7、有利于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交往 道德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冶统治道德发展的规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想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冶制度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

8、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发扬融入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最高层次 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达到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较高层次 具有较高道德觉悟的人们应达到的目标(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基本要求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荣辱观 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

9、经济关系的反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第五章:格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120-163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公共生活的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 全民性 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基础

10、的行为准则,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是作为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展示精神文明发展形象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每个公民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公益事业等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

11、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职业道德的特点:规范性和专业性 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爱情的特征:爱情具有平等互爱性、专一性和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个人品德的形成:个人品德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和经过长时期的行为积累,并受个体心理的影响才能完成。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多种心理成分

12、的相应发展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道德修养的途径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P165-18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权威的要求: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结合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本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